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MIOM)联合运用多种神经电生理技术手段全面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实时记录患者神经电生理信号变化,及时向术者反馈患者神经功能信息,通过影响术者决策,更好地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本文探讨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34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联合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监测技术监测患者术中脊髓功能,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期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及术中电生理数据及相关临床数据。【结果】34例患者全部应用SEP+MEP监测,其中8例胸腰段及圆锥部位病变患者同时联合EMG监测肛门括约肌,术中电生理监测均获得满意数据。肿瘤全切除28例(82.35%),次全切除6例(17.65%)。术前Mc 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1例;术后第2周随访显示:Ⅰ级14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0例。术后2周随访,28例(82.4%)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或无变化,6例(17.6%)加重。所有患者大于6个月随访显示:Mc Cormick分级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0例。30例(88.2%)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或无变化,4例(11.8%)加重。21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达到报警标准,其中一过性改变14例,永久性改变7例。SEP监测中无改变及一过性改变30例,远期随访加重3例,阴性预测值90%;永久性改变4例,远随访加重1例,阳性预测值为25%;MEP监测中无改变及一过性改变29例,远期随访加重0例,阴性预测值100%;永久性改变5例,远期随访加重4例,阳性预测值为80%。EMG监测中无加重患者。短期随访显示:MIOM灵敏性为66.7%,特异性为96.4%,假阴性率为7.4%,假阳性率为42%;长期随访结果显示:MIOM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0%,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42%。【结论】1.脊髓髓内肿瘤肿瘤手术具有很高的风险,应用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能更全面监测脊髓功能,有效降低单一监测造成的假阴性情况,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术后脊髓功能的预测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MIOM术中无改变或一过性改变多提示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得以保留,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稳定,长期随访显示手术预后较好,远期阴性预测值达100%。MIOM永久性改变提示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阳性预测值为57.1%,假阳性较高。且MEP阳性预测值(80%)远远大于SEP(25%),单一报警中MEP较SEP对患者临床预后更具提示意义,考虑与MEP报警阈值较宽泛有关,而SEP易受外界环境及神经损伤影响,且较为敏感,假阳性较高。EMG监测为“实时”反馈,对损伤极为敏感,术中EMG报警能及时避免神经损伤。2.MIOM能有效保护脊髓功能,但神经监测要求条件较苛刻,术中麻醉条件、患者体温、血压变化等都可能影响监测质量,有时可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报警一旦产生须认真分析,排除麻醉、电极松弛或脱落等技术原因。跨专业合作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