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纳米碳复合膜的设计制备及其水处理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膜蒸馏(M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脱盐技术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膜蒸馏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脱盐技术,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为热膜技术相结合的脱盐过程,首先存在传统热法脱盐技术所存在的高能耗问题;传统膜蒸馏技术体加热的加热模式还会降低整个系统的热量利用效率,造成严重的温度极化(TP),能量利用率低下。膜蒸馏技术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进料液中一些油类、表面活性剂等典型污染物的存在会造成膜蒸馏运行过程中的膜润湿及膜污染现象,影响膜蒸馏过程运行的稳定性,降低通量及盐截留率,而同样作为热膜耦合技术的渗透蒸发(PV)脱盐过程可以克服该问题。针对于上述膜蒸馏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设计制备了陶瓷基纳米碳复合膜,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氧化铝陶瓷膜作为载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在其表面生长碳纳米管网络,构筑超多孔、超疏水以及具有高效光热转换性能的新型多功能光热膜界面,应用于光热膜蒸馏(PMD)过程,用模拟太阳光减少传统热源输入,用界面加热模式替代传统的体加热模式,提高系统的热利用效率;以陶瓷膜作为载体,通过交联碳化过程制备得到表面亲水的陶瓷基石墨烯复合膜应用于渗透蒸发脱盐过程,从而避免进料液中污染物的存在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并提出了其抗污染机制,为成分复杂的废水脱盐过程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基础;此外,陶瓷基石墨烯复合膜在酸碱等极端环境中也保持稳定的净水通量与盐截留,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陶瓷基复合膜光热膜蒸馏性能研究。构筑新型光热多功能蒸馏膜界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氧化铝(Al2O3)陶瓷膜作为载体,通过原位化学气相沉积过程制备了氧化铝-碳纳米管(Al2O3-CNTs)复合膜,复杂交错的CNTs网络结构同时为复合膜提供了较好的疏水性以及高效的光热转换性能。Al2O3-CNTs膜的氮气渗透性为113.514 m~3/(m~2·h·bar),水接触角达到171.0°,液体渗透压力(LEP)为1.5 bar。复合膜在模拟太阳辐照下辐照600 s后,表面温度升高至72~82℃,光吸收率最高可达66.2%。通过研究传统膜蒸馏及光热膜蒸馏性能,结果表明,在进料液温度为75℃,流速为60r/min,进料液为3.5wt.%Na Cl溶液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膜蒸馏过程,该复合膜在4个太阳的光照强度下,通量提升率为33.7%,太阳能利用效率达到22.7%,同时盐截留率(>99.8%)和渗透侧电导率(<60.0μs/cm)在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表明特殊设计的Al2O3-CNTs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光热膜蒸馏性能。(2)陶瓷基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及脱盐性能研究。针对于传统膜蒸馏技术中存在的膜润湿及膜污染问题,以氧化锆(Zr O2)陶瓷膜作为载体,通过碳化及交联过程制备得到陶瓷基石墨烯渗透蒸发膜。选取0.2 m M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及1000 ppm矿物油作为进料液中典型污染物质,以商业PTFE膜的MD过程作为对比,探究了陶瓷基石墨烯复合膜的PV脱盐过程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脱盐稳定性研究(100 h)还是不同浓度污染物对脱盐性能的影响研究中,石墨烯膜的PV过程均表现出优于PTFE膜MD过程的性能,SDS体系的12 h内盐截留衰减率分别为~0以及90.1%,矿物油体系20 h内的通量衰减率分别22.9%以及66.9%。此外,为考察陶瓷基石墨烯渗透蒸发膜的极端环境脱盐稳定性,分别将复合膜应用于酸性含SDS盐水、碱性含SDS盐水以及酸性含油盐水和碱性含油盐水的100 h脱盐稳定性测试中,均实现了有效且稳定的脱盐过程。(3)渗透蒸发脱盐膜抗润湿及抗污染机理研究。通过对脱盐前后的陶瓷基石墨烯渗透蒸发膜以及PTFE膜进行分析,由于两者均会对进料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产生吸附作用但二者脱盐机理的不同,PTFE膜出现膜孔润湿现象时,石墨烯膜仅存在吸附;相比于PTFE膜,石墨烯膜表现出更低的空气中水接触角(82.4°)以及更高的水下油接触角(83.2°),表面能更高(25.4 m J/m~2),油滴黏附力测定中表现出更低的矿物油残留,这也使得陶瓷基石墨烯渗透蒸发膜在含油盐水的长期脱盐过程中表现出更低的通量衰减率。本研究制备的陶瓷基纳米碳材料复合膜为解决现有膜蒸馏过程中存在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研究基础,对于今后拓宽膜蒸馏技术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路板检测朝着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自动检测系统无法对没有原始设计图纸的电路板进行准确定位检测,进行了电路板焊点的识别定位和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分类的研究,通过传统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在目标检测领域的应用,对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测的速度,实现了对电路板焊点的识别定位和对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分类。本文是在国内外科研现状的基础
学位
氮氧化物(NOx)是一类严重的大气污染源,造成了许多自然环境问题,如臭氧破坏和酸雨等。目前我国NOx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亟需寻求NOx深度减排路径。在众多脱硝方法中,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x(CO-SCR)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其优点在于可同时消除CO和NOx两种大气污染物。双金属MOFs衍生物具有稳定性高、活性位点高分散和双金属位点协同作用等优势,引起CO-SCR催化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然
学位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常因低温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脱氮效率大大降低,出水难以达标。通过将高活性的低温微生物投加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增加低温条件下功能菌的活性和生物量是提高低温污水生物脱氮效果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生长代谢迅速,能够同步去除COD和NH4+-N,且能在同一空间内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等优势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筛选并研究具
学位
202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创新低,对儿童,尤其是对新生儿的重视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而临床实践中,新生儿多参数监护仪心电电极所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发生率为11.4%,是住院新生儿最常见的皮肤损伤类型,心电电极脱落现象更是频繁发生。无论是心电电极脱落,还是MARSI的发生都会增加了临床医护的工
学位
氯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l-VOCs)具有强挥发性、高毒性和易扩散性,已被公认为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有害污染物之一,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基于此,探索高效环保的Cl-VOCs控制技术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近年来,电催化还原脱氯技术由于兼具环境友好性和出色的脱氯能力备受关注。然而,催化选择性差、反应
学位
近年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快速发展以及可用淡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短缺正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和水资源回收领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正渗透技术(FO)具有能耗低,操作压力低,设备简单和结垢少等优点,正渗透技术和正渗透膜的制备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高性能正渗透膜的制备是正渗透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静电纺丝法制备的支撑层具有高孔隙率和互联孔结构,中间层的添加弥补了纳米纤维膜不利于
学位
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石化工业活动导致沿海城市的地下水中氨氮超标,酚类污染严重。纳米零价铁(n ZVI)材料通常依靠还原、氧化、吸附、共沉淀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无机类污染物。以上过程伴随着n ZVI表面的自然化学腐蚀过程,该过程会在n ZVI材料中形成稳定的腐蚀层,且易受到地下水环境组分的干扰,造成n ZVI材料的反应性失活。为了解决n ZVI材料在长期使用后的容量衰减,活性降低等问题,同时降低
学位
作为人机交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眼机交互技术已在医疗、辅助驾驶、虚拟现实和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基于桌面式的眼机交互系统需要借助过多的硬件设备,不易穿戴,无法作为野外作战装备的辅助系统。因此,为了解放战士的双手,使其专心于武器打击装备的操作上,研究设计一款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且可穿戴的眼机交互系统对提高作战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嵌入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相结
学位
蚀刻液末端废水(etching terminal wastewater,ETW)是蚀刻液工业废水经絮凝、离子交换等工艺处理后产生的废水,仍含有多种重金属如Cu(II)、Ni(II)和Zn(II)、以及多种难降解有机物。随着污染减排和出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寻找有效方法降解ETW中难降解有机物同步回收和分离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态、以及社会意义。结合光助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
学位
<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整体优先的,所以实施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史宁中教授在对新课标的解读报告中也特别指出,要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运算教学方面,则建议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