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嵌入到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对中国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关联度很高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利益,从而更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相关文献,从理论层面理清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城市化、产业优化以及市场化对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之间关系可能存在的作用效应和内在机制。本文运用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的地位逐年上升,省际间差距较大。DEA Malmquist法测算了2004-2016年间30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从整体来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在2004-2016年间呈现上升和下降交替波动的态势,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技术效率的提升是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省际之间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最高,中部次之,东部省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增长速度最慢,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核密度曲线反映的动态分析可见省际间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在实证部分,本文基于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整体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会抑制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拓展可知随着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这种抑制效应已经开始减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表现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不同区域回归结果来看,东、中和西部地区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抑制作用普遍存在,但差异性明显。相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有着更强的阻碍作用。从不同中介路径来看,“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城市化进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剧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阻碍作用,“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产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制造业嵌入国际分工体系—市场化—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化缓解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阻碍作用。最后,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