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对子宫壁组织热损伤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观察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对子宫壁组织热损伤的相关指标,评价MEA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子宫内膜预处理的有效方法。 研究方法:选择绝经前、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失败、拟行子宫全切术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2例,术前排除妇科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及宫腔结构异常。其中12例子宫切除术后立即行MEA,10例在子宫切除术前行MEA(均为志愿者),离体子宫和在体子宫均分为刮宫组和早卵泡期组(内膜厚度<5mm),刮宫组是在月经周期的任意时期手术,全面刮宫后行MEA;早卵泡期组是月经后3-7天手术。部分离体及在体子宫在MEA过程中被测量了不同部位的浆膜面温度;所有标本均取材送病理学及酶组织化学(NADH-d染色)处理,观察子宫肌壁热损伤的深度,从实验室水平评价MEA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两种内膜薄化方法对子宫壁组织损伤深度的影响;同时通过电镜观察,从亚细胞水平了解微波热效应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 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53)岁,平均(45.3±5.2)岁。12例离体子宫中刮宫组和早卵泡期组各占6例,10例在体子宫中刮宫组6例,早卵泡期组4例。宫腔深度(7~10.5)cm,平均(8.2±0.9)cm,手术时间(3.5~4.5)min,(4.03±0.5min)。 2.直视下观察结果:离体子宫和在体子宫浆膜面均无热损伤的表现。 3.MEA治疗后宫腔镜下的表现:宫腔镜下可见内膜为棕黄色或棕色,输卵管口可见正常,宫腔内无充血及出血。 4.子宫剖面的观察:子宫腔内膜大部分变为棕黄色或棕黑色脱落,子宫壁有3-5mm的热损伤带,其下方有1-3mm的红色充血区,热损伤带在子宫的不同位置深度不同的。 5.NADH-d染色观察组织损伤:NADH-d染色可见内膜层及其下方浅肌层为无色区,深肌层组织则为深蓝色,从无色区到深蓝色区可以见到一浅蓝色的过度带,其宽度在0.7~1.2mm之间,无色区与浅蓝色区边界清晰,能准确地反映出MEA处理后宫壁组织受热影响造成热损伤的深度范围。 6.子宫内膜预处理对MEA组织损伤深度的影响:对离体及在体子宫的损伤深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离体子宫及在体子宫刮宫组和早卵泡期组的组织损伤深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体子宫的宫底、前壁及后壁之间的损伤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明显较宫角及颈体交界处损伤深度深(p<0.05)。在体子宫后壁损伤最深与其他部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体交界处损伤深度最浅和其他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7.MEA手术时间对损伤深度的影响:将宫腔大小相似的9例离体子宫和8例在体子宫按手术时间分为3.5分钟和4.5分钟组,比较其损伤深度发现4.5分钟组较3.5分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8MEA手术时间对子宫浆膜面温度升高的影响: 8.例离体子宫和6例在体子宫进行了子宫浆膜面不同部位温度的测量发现:离体子宫浆膜面的最高温度是50.9℃(后壁),在体子宫浆膜面最高温度是37.6℃(宫底及后壁)。对子宫各部位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浆膜面温度升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时间对离体子宫各部位的温度升高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时间对在体子宫后壁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宫底、前壁、宫角、颈体交界无显著性影响(P>0.05)。 研究结论: 1.本研究采取NADH-d染色法测量子宫壁的热损伤深度准确、可行、具有精确性。 2.MEA术前全面刮宫和采取月经后早卵泡期手术均可保证MEA对子宫内膜彻底、充分的破坏,MEA是有效的手术方法。 3.在厚度达15-20mm左右的子宫壁上行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有很高的安全保障。 4.掌握合适的手术时间和精确了解子宫各部位的厚度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术前提。 5.掌握微波探头的作用力度和小心的处理宫角是防止宫角部内膜残留及防止热损伤的关键。 6.子宫后壁是容易发生热损伤的部位。
其他文献
本文检测了长期心脏压力超负荷模型大鼠,发生心力衰竭(HF)时心脏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并讨论其意义。 研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