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创意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向。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建筑;我国从90年代开始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形成“退二进三”的模式,遗留了相当数量的旧工业建筑。今天对旧工业建筑文化价值的保护不仅仅是保存历史遗迹以满足人们对昔日工业文化的怀念,更是为了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延续我们的城市文化甚至生活本身。旧工业建筑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新时代的人们更想通过遗留下来的碎片来挖掘其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化情感。它同时还具有工业美学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建筑创意活动的成果,建筑产品也成为新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消费对象,从“空间中的消费”到“空间消费”。不但建筑功能、空间等物质性特征成为消费产品,建筑的理念、创意、信息、内涵也成为消费对象,旧工业建筑改造后的空间成为人们体验的场所。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已经成为世界热门话题。我国在其改造再利用存在的弊端和困境,更多是由于在再利用过程缺乏创意设计,导致不管是改造模式、功能定位还是在建筑设计手法上,简单的运用已有的套路。在国内目前这种“高效率”式批量生产的环境下,加上创意文化的冲击,建筑趋向同质化的状况只会更加明显。本文提出把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走向创意设计,在解决已出现的弊端中提供新思路,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分6个章节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创意设计进行探讨。第1章从经济、文化、消费、创新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对相关概念作了解析。第2章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和创意设计的属性出发,分析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走向创意设计的原因和意义,并阐述其特点。第3章从创意思维、文化、经济、机制、技术、审美角度分析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创意设计的影响因素。第4、5章属于解决问题部分。第4章分析了设计原则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模式。第5章则提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创意设计的策略和手法,从场地、结构、布局、形态、构造、材质、景观方面详细提出创意性方式。最后一章总结改造再利用创意设计的困境,同时对未来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发展的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市建设扩宽的无限性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高层住宅是城市用地集约化发展的必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在我国也不断加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为高速公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
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重要的组成部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目前,高昂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成本使各城市轨道发展机构都面临着投资、融资难的问题。而轨道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城市特色消失、个性趋同也越发明显。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特色的塑造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科学
内廊式教学楼是沿走廊两侧排列一组或两组教室并在端部安排卫生间,楼梯间或办公室等服务用房,组成综合的空间单元。它的特点是教室相对集中,面积紧凑,内部交通线比较短,而且大多数
当今世界,环境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节约土地资源、不占或少占耕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地、坡地和荒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孤儿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是解决孤儿的生活问题,家庭环境的缺失让这些孤儿缺少基本安全感和体验与家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渐激烈,导致了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的复杂局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给一线执业建筑师带来数不清的业务的同时,也以其快速、多变和创新需求的设计环境考验着忙碌的中国建筑师们,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设计模式已经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