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节市曾作为西部的贫困地区,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2021年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蔬菜,其发展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目的是以毕节市蔬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揭示农户对蔬菜生产行为的选择偏好,诊断农户蔬菜生产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提出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农户的增产增收。本文应用行为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供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借鉴现有的文献资料,通过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Logistic模型分析等方法,构建农户蔬菜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界定清楚相关概念和理清毕节市蔬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各蔬菜生产行为及存在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证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得到的结论如下:(1)蔬菜是毕节市农业的发展重心,并因地理区位、气候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是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也受耕地分散、工程性缺水等条件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对蔬菜的生产行为决策。(2)通过对农户品种选择行为、投入行为、生产技术采用行为、销售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农户蔬菜生产行为存在决策短期化、趋利化、积极性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蔬菜生产行为受农户自身因素、自然因素、资金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因素的影响,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性别、是否是村干部、自然条件、是否参加培训、蔬菜价格、是否有驻村干部对农户生活生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3)对照前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蔬菜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这四条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赫拉克利特使得对于本原的追问具有了二重性——“本原是什么”与“本原如何是”,巴门尼德则是追问存在问题,亚里士多德通过“四因说”将本原问题中的二重性带入存在问题,使得对于存在的追问也具有双重向度,而这种双重性后来也成为形而上学史上的核心问题:本质与实存问题。四因说包含了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动力因,亚里士多德通过论证动力因、目的因二者与形式因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四因”理论实则乃是二因,随后
在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中,随班就读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成了我国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的主体形式之一,因此特殊需要儿童进入中小学普通班级并不是全新的形式,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毫无疑问,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中小学班级学习是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一个主体途径,通过这个途径,那些能够适应普通中小学学习生活的特殊需要儿童可以更好地接受作为公民权利的基础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班就读的大规模
期刊
本文收集了《史記》自成書以來,歷代學者對《史記·鄭世家》的訓詁、校勘、注釋等研究成果。其中以《史記集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史記志疑》《史記新校注稿》和《史記會註考證》《史記會注考證校補》等相關研究著作為主,以集釋的方式反映《史記·鄭世家》的研究成果,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針對部分疑點,以按語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見解。下篇依靠“文獻學研究”和“二重證據法”,利用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物相結合的方法,對
天人关系问题是《庄子》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关于庄子的天人之思,荀子判定为“蔽于天而不知人”,指出庄子哲学中的天人关系为重天轻人;现代学者张恒寿、刘笑敢等明确赞成荀子的这一评断。考察《庄子》全书,其主流的天人之思,确实表现出重天轻人的思想倾向,其天人关系问题集中概括为“畸于人而侔于天”;然而,《庄子》杂篇《庚桑楚》在继承庄子天人之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即明显表现出在天人不二的前提下天人并重、天人
工匠精神是工匠群体在造物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精神理念与行为方式的统一。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现代转型的必要性,具体明确现代培育的基本路径,是实现工匠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必由之路。中国工匠精神在历经萌芽产生、发展成熟、遮蔽衰退阶段后,进入到去蔽重构阶段。在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中,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精益求精、抱诚守真、尊师重教、敬业专一、德艺兼修及道技合一。
课堂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个性化指导是提高学校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课堂教学,提倡引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层次教学,加强个性化辅导与合作伙伴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激励评估策略来改善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数学学习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协商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既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契合,又与我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协商治理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包容贵和精神相融通,又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契合。协商治理注重主体参与平等、过程公平、方式制衡和决策科学等特点,能有效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提高社会治理效率。村级协商治理是在我国最低一级的
当代乡风文明建设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为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而提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求补足乡村发展的短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其他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相辅相成的,要将乡风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作用贯穿总要求之中,并有效发挥五者合力助力乡村振兴。改革开放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公共安全重视度的提升,视频监控设备被广泛地部署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行人重识别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行人重识别面临光照、视角、遮挡等问题,而视频行人重识别更是面临如何利用视频序列的时序信息进行重识别的挑战。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视频行人重识别的技术研究中能有效处理时序信息和提升重识别的精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针对当前视频行人重识别模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