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作人是我国二十世纪的翻译大家,精通六种语言文字,译著等身。从《侠女奴》到《平家物语》前七卷,周作人在六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译介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写作了一系列理论性文章,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除文学译介之外,周作人还编写了《欧洲文学史》与《近代欧洲文学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周作人的翻译家身份被其文学家、思想家身份遮蔽,而他在文学翻译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很晚才得到研究者的肯定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周作人的翻译作品、译论和文学史著作等文本的研究,力求重新发掘周作人的外国文学译介所具有的意义。本文绪论部分概括介绍学界对周作人外国文学译介的研究现状。周作人研究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开始,但其外国文学译介的研究却起步较晚。近些年来,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研究生队伍的扩大,对周作人的研究趋于多角度化,其外国文学译介也逐渐得到了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大量文本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周作人的外国文学译介具有两项重要意义:一,干预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二,改造国民精神。第1章对周作人的外国文学译介实绩进行总体概述。由于受到二十世纪初翻译风气的影响,周作人最初对作品进行意译和改写,而从《域外小说集》开始,他确立了直译观并毕生坚持。另外,周作人的翻译思想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有目的干预现实的翻译,到之后为介绍名著而翻译,这种变化体现的是他作为翻译家的日渐成熟。第2章介绍周作人对欧洲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情况。二十世纪初,周作人在《河南》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波兰、俄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文学进行介绍,并且翻译了这些国家的多部文学作品。在周作人看来,这些欧洲弱势民族与中华民族同样苦难深重,但其文学中却有着中国文学缺少的悲哀色彩和人道主义精神,他译介这些国家的文学作品一是为了民族救亡,二是为了在中国建立“人的文学”。第3章对周作人的日本文学译介进行研究,包括日本的现代小说、诗歌和古典滑稽文学。周作人认为,日本小说之所以能够发达是因为善于把模仿和独创结合起来,并具有理论指导;中国小说在这些方面多有欠缺,发展可谓举步维艰。此外,周作人对日本俳句、和歌的译介也是为了给中国的白话新诗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而他对狂言、川柳等日本滑稽文学的译介则是为了把壮健的幽默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改善国民的精神状态。第4章对周作人的古希腊文学译介进行研究。周作人从人类学观点出发,对希腊神话进行解释和分析,力求扭转国人以神话为迷信的偏见,并翻译了富于人本主义色彩的拟曲和反对迷信、消解神权的《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总之,周作人对古希腊文学的译介既具有思想启蒙意义,又与“人的文学”思想相一致。第5章介绍周作人编纂的两部欧洲文学史。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与《近代欧洲文学史》是中国最早的欧洲文学史著作,系统介绍了欧洲文学从古希腊至十九世纪的发展历程。两部书并非以欧洲发达国家为本,而是兼顾欧洲弱势民族。另外,周作人认为以人为本的希腊精神始终是欧洲文学的思想核心。由此可见,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编纂和外国文学译介基于同一思想。第6章对周作人的翻译理论进行梳理。周作人有关翻译的文章主要写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两个阶段,他的翻译思想经历了从干预现实到“为书而翻译”、从意译到直译、从文言译到白话译的转变。周作人始终以严谨、认真、对书和读者负责的态度进行翻译,奉献出了大量翻译珍品,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