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发严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更好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如何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到基层就业创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通过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借鉴,本文提出“大学生工作站”、“新农人”的新概念,把这两个大问题整合成一个问题解决,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式与运行机制。从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丰富大学生工作站的各种功能与平台作用,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提出本研究内容、可能创新之处、基本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国内外乡村建设模式借鉴及对中国乡村建设的启示。本章主要是介绍国内30年代以及国外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对现代国内乡村建设的借鉴意义。本章分为三大部分:首先,阐述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理论提示;其次,总结国外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模式比较及其借鉴;最后,提出中国现代乡村建设的出路——农村社区化建设。
第三章,新农人文化行动视野下的乡村建设新路径。本章在第二章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主体“新农人”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分为四部分:一、对新农人的概念进行界定;二、阐述新农人文化行动的内涵;三、进一步说明新农人文化行动的模式;四、阐述新农人文化行动与新型农民培育的关系,从梁漱溟对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视到国家对选聘村官的政策,提出“新农人文化行动”对“新农人”的培育模式。
第四章,大学生工作站:乡村建设的模式创新。本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大学生工作站的内涵,分析大学生工作站功能与意义;其次,阐述大学生工作站的源起——燎原行动,明确大学生工作站在燎原行动中的定位;再次,运用数据分析大学生工作站模式的各个影响因素以及这个模式构筑的可能性;再者,从大学生工作(总)站、大学生工作站的申报、大学生工作站项目的形成、大学生工作站的建立四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工作站的运行机制与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乡村建设的新路径选择,燎原志愿者就是培育出来“新农人”中的一种,“农家书屋”作为大学生工作站的基地。
第五章,文化实验:沙县大学生工作站的运行机制及其推进的可行性分析。本章利用第四章提出的模式,以沙县作为试验点。首先,阐述沙县工作的发展条件;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学生工作站的模式在沙县进行第一期工程的试验;最后,提出推进全国大学生工作站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本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并客观地分析了研究不足与未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