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冻融对黄土高原风水蚀交错区土壤可蚀性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可蚀性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参数,土壤可蚀性参数的量化表达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针对黄土高原季节性冻融区土壤可蚀性变化及响应机制不足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以黄土高原风水侵蚀交错区三种壤土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气象资料,在室内模拟冻融过程,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测试、放水冲刷、模拟降雨和风洞试验,对冻融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量化不同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可蚀性变化,揭示了冻融对土壤可蚀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风水侵蚀交错区和季节性冻融区解冻期土壤侵蚀治理及预报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明确了冻融条件下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冻融使不同质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质地粗化,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抗剪强度和坚实度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幅度与土壤质地、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冻融前初始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相同条件下,室外自然冻融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与室内模拟冻融相同,但是变化幅度总体小于室内模拟冻融。冻融条件下,同一类别因子的信息重叠,互相解释度较高,不同类别因子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土壤质地类因子与其它因子相关性最强。土壤质地、结构、团聚体和强度类因子对冻融具有中高敏感性,而有机质对冻融属于弱敏感级因子。(2)揭示了冻融对土壤水蚀可蚀性影响,建立了冻融条件下土壤水蚀可蚀性的估算方法。基于EPIC和Dg模型,灌淤土和黄绵土可蚀性K值均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冻融环循环次数对数或线性函数的增加趋势与初始含水量有关。风沙土含水量较低时,KEPIC值与冻融次数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风沙土KDg值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冻融条件下,容重是影响K值最主要因素,土壤质地类因子中的粘粒含量(CLA)和颗粒几何平均直径(Dg)对土壤可蚀性直接或间接作用均较大,但对K值均存在双效应作用。冻融后土壤分离率与坡度、流量、初始含水量和冻融循环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冻融10次后,风沙土、灌淤土和黄绵土的分离率比未冻融土壤分别显著增加了0.59,0.58和0.96 kg m-2s-1(p<0.05)。土壤水蚀可蚀性参数(Kr)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冻融前,风沙土的平均Kr(0.28 s m-1)>黄绵土(0.26 s m-1)>灌淤土(0.25 s m-1);冻融10次后,黄绵土的平均Kr(0.65 s m-1)>灌淤土(0.54 s m-1)>风沙土(0.52 s m-1)。冻融后,3种土壤的临界剪切力(τc)均呈显著减小趋势(p<0.05),不同初始含水条件下,平均τc大小为:灌淤土(0.54 Pa)>黄绵土(0.52 Pa)>风沙土(0.20 Pa)。冻融条件下,影响土壤可蚀性的关键指标包括:冻融循环次数(FT)、土壤粘粒含量(CLA)、土壤颗粒几何平均直径(Dg)、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容重(ρB)和土壤抗剪强度(τ)。以上指标也是影响冻融过程中土壤水蚀可蚀性参数(Kr)和临界剪切力(τc)的关键因素,可较好的用来估算土壤可蚀性参数:Kr=0.35e0.57FTCLA-0.016WSA-0.067τ-0.03ρB-0.189(R2=0.88,NSE=0.85);τc=0.0083e-0.128FTCLA-0.174Dg0.378WSA0.099τ1.132(R2=0.84,NSE=0.81)。(3)阐明了冻融对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影响,提出了土壤风蚀可蚀性参数的估算方法。初始含水量为2%和8%时,冻融前后不同土壤起动风速无显著差异(p>0.05),含水量为4%和6%时,冻融后的不同土壤起动风速显著小于未冻融土壤(p<0.05),其中黄绵土起动风速最小。冻融前后输沙率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风速对输沙率的贡献率(29.60%)>土壤初始含水量(14.69%)>土样类型(14.29%)>冻融循环次数(7.10%)。土壤初始含水量是影响土壤风蚀强度最主要因素,贡献率为41.05%,风速、土壤类型和冻融循环次数对风蚀强度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均在14%左右。相同条件下,融化后3种土壤风蚀强度显著大于未冻融土壤大于冻结后土壤(p<0.05)。当含水量由4%增加到8%,相同冻融状态和风速条件下的黄绵土平均风蚀模数(8.42 g(m2 min)-1)>灌淤土(6.02 g(m2 min)-1)>风沙土(2.91 g(m2 min)-1)。土壤风蚀可蚀性参数(K)与土壤冻融后含水量(DW)、冻融循环次数(FT)、土壤中值粒径(d50)、团聚体平均几何直径(MWD)、0.05-0.5 mm颗粒含量(WT 0.05-0.5)、土壤抗剪强度(τ)和容重(ρB)之间存在良好的非线性关系:K=e0.015FT+14.97DW-3.219d500.456MWD-0.103WT0.05-0.50.401τ-1.389ρB-8.641(R2=0.89,NSE=0.87)。(4)揭示了不同营力复合对土壤可蚀性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复合营力作用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不同质地土壤冻融前后风沙流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冻融后的黄绵土和灌淤土>0.7 mm颗粒含量风蚀后显著大于未冻融土样,冻融作用加剧了风蚀过程中下垫面的粗化。不同处理方式下,风沙土坡面平均产流开始时间(9.97 min)>黄绵土(9.12 min)>灌淤土(5.02 min)。相对于对照坡面,冻融和风蚀复合作用后,灌淤土坡面产流开始时间增加幅度(84.75%)>黄绵土(72.13%)>风沙土(44.75%)。产流稳定后,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灌淤土坡面产流速率均大于黄绵土和风沙土,而入渗率与此相反。对照、风力作用后和冻融风力复合作用后的风沙土坡面累积产沙量(4.03、4.16和5.82 kg m-22 h-1)>黄绵土(3.50、4.11和5.54 kg m-22 h-1)>灌淤土(0.54、0.62和0.79 kg m-22 h-1,p<0.05)。而冻融后黄绵土坡面累积产沙量(5.56 kg m-22 h-1)>风沙土(5.24 kg m-2h-1)>灌淤土(0.65 kg m-22 h-1)。不同质地土壤坡面冻融和风力复合作用后的土壤可蚀性最大,其次是冻融和风蚀单独作用后坡面,未做处理坡面土壤可蚀性最小。不同处理方式的风沙土和黄绵土坡面平均土壤可蚀性分别是灌淤土的7.10和6.74倍。复合作用下坡面土壤可蚀性参数(K)与单一营力作用下的土壤可蚀性参数呈较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K=1.31K00.078Kw-0.16KFT1.044(R2=0.96,NSE=0.92)。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医务场所暴力对实习护生择业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在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某高等医学
目的:检测Twist、E-Cadherin、ZEB1、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介导的EMT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为改善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燃烧器墙式布置时炉内形成“冷热角”、易结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燃烧器布置方式。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一台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器布置对炉内流场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选择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3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
环境激素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环境激素光化学降解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研究目的肺癌是威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其组织学分型的绝大多数(75%-80%),并且大部分患者(80%)确诊时已属晚期,无
研究背景:肝门部胆管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易侵犯血管神经和淋巴,早期易肝内浸润转移,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难度较大、切除率较低。近年来,肝门部
区域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效应,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加快促使区域间产业联系愈发密切。推动区域间关联效应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提
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出水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表1中的A标准,水质要求极为严格。设计中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改良
本文介绍郭军教授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经验。郭教授分析认为,慢性附睾炎的发生以肝、脾、肾受损为本,以痰湿为标,瘀血贯穿全过程;治疗要注重从肝、脾、肾论治,以"疏肝、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