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在新疆4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部分聚居在和田、喀什、克州等民族地区,同时贫困地区生态失衡,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是目前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贫困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来自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贫困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也加剧了贫困。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人口与扶贫等四个系统的不良循环,建立经济、社会、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若干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南疆三地州为案例,按照现代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原理,采用系统分析法,以理论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为主线,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有关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讨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科技脱贫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优化发展模式。引言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明确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正文分四章:第一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克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状况、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现状。第二部分讲述新疆反贫困战略历史与现实,其中描述新疆扶贫工作的三个阶段,总结了党和政府在新疆扶贫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根据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论述了南疆三地州贫困的概况以及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提出了南疆三地州贫困的特点。第四部分针对水资源分配的失调,水土开发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人口过快增长和自然灾害加剧,提出了南疆三地州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分两个部分:首先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现象提出南疆三地州生态脆弱区与贫困地区的地理分布上的耦合。然后,采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人口、扶贫等五种系统的不良循环,进一步讨论了有关反贫困与生态环境<WP=4>可持续性的关系。第三章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种不良循环,即生态环境的不良循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不良循环、人口系统的不良循环和扶贫本身的不良循环,提出打破这些不良循环的关键,论述南疆三地州反贫困措施。第四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生态移民的概念,而且强调了这种生态移民与其它移民方式的区别。第二部分,解说了南疆三地州生态移民中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进而讨论了生态移民给迁入区和迁出区带来的成效。第三部分,概述了生态移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其他文献
<正>(GASEX 2014)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办2014年11月18-20日,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第13届亚洲西太平洋地区国际燃气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GASEX 2014)将于今年11月举行,从GAS
阶梯气价的实施必然带来燃气表计量方式的变革。针对居民用燃气表现状,提出过渡阶段的应对方案。阐述了互联网燃气表的结构、功能、系统构成、优缺点,指出采用互联网燃气表可
弦支穹顶结构作为一种刚柔并济的空间钢结构形式,其结构充分融合了单层网壳与索穹顶结构的长处。一方面,通过下部索杆体系为上部单层网壳提供支撑作用,能有效改善上部单层网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理论与创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按照主体层次进行可以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本文主要研究思想政
通过对现今主要农业污染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较新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办法—建设生态农业。通过对某村生态农业建设模型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农业污染问
自有明确文献记载以来 ,东胡、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活动于包括今内蒙古在内的我国北方地区 ,燕、赵、秦等国通过战争迫使游牧民族北迁或者将其打败 ,中原诸国进入今内
本文基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理论,在经典PID控制结构中加入Fuzzy自调整结构,对集中供暖系统室温的控制策略做了深入探讨,主要工作包括室温的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设计,例如控制器
矩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它所蕴含的性质应用广泛,本文介绍矩形的一个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1851年至1864年,席卷中国大地的太平天国革命,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推翻清王朝残暴腐败的统治、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而掀起的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空前规模的大革命。太
许多学者就经济法中的新型责任形式进行了具体探索,有些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国家赔偿、超额赔偿、实际履行、信用减等、资格减免、引咎辞职,等等。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