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文化特质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活力营造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其环境活力的营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环境活力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文化因素是形成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特质体现了公共空间特有的文化表征与内涵,正是这种文化特质,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磁体”的功能,为其活力营造创造了必要条件。“富有文化特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即居民通过“易辨”的公共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场所精神的体验,形成多层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公共空间。因突显了空间的文化属性,它的环境活力具有一定典型性与代表型。因此,本文将“富有文化特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典型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来研究,根据其环境活力的特点,引入环境活力的磁场理念,从文化、人与空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环境“活力场”的形成要素,以此研究其活力营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为方便论文阐述,在此将“富有文化特质的城市公共空间”简称为“城市文化空间”,在本论文的所有论述中均用“城市文化空间”这一简称代替。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依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一逻辑架构全文。第一章提出问题、明确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相关研究。第二、三章分别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演变及环境活力意义、环境活力的磁场特征进行理论解读与分析,并引入环境“活力场”的概念。第四章根据城市文化空间的特点,选取了合肥市内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文化空间进行调研,通过对其环境“活力场”的原型的分析,总结城市文化空间“活力场”形成的一般规律与城市文化空间环境活力的营造要素。第五章结合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从营造环境“活力场”的角度出发,总结城市文化空间环境活力的营造原则、营造策略与设计手法。  
其他文献
学位
闽南地区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地区。提到闽南地区一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绚丽的红砖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红砖就是闽南地区建筑的标志和象征。在闽南地区,红砖有着
自然山水作为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城市结构与自然山水格
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东西方研究者研究的内容,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结出众多有关城市空间设计的建筑场理论,这里有奥地利建筑师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1843~190
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复杂系统,具有自发性、成长性的特质。正因为此,它不可能自动调节,形成合理、高效的体系。而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正是通过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进
随着传播技术、媒介工具的发展以及传播速率的加快,传播模式从单一趋向复杂。人类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受其影响,逐渐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认知的注意力及审美需求也发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度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在经过了30年的急速发展后,正在经历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立足于品质、活力和民生,强调“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历史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将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状况恶化、邻里关系冷漠、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凸显,原有封闭式住区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