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类泛素基因FAT10的相互作用蛋白,明确FAT10在肝癌细胞Hep3B中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探讨FAT10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一、利用clontech的cDNA文库构建系统构建类泛素FAT10高表达肝癌细胞株Hep3B的酵母双杂交用cDNA文库;并构建“诱饵”质粒二、利用clontech 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癌细胞系Hep3B的cDNA文库,以获得与类泛素蛋白FAT10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再通过回交试验进行初步验证;三、利用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细胞内共定位试验进一步验证FAT10和筛选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四、通过RNA干扰降低FAT10表达观察eEF1A1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成功合成双链cDNA,均符合建库要求;库容量达到1.03×106克隆,原始文库滴度为2.50×106cfu/mL,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3.60×109cfu/mL.插入片段大小分布为0.5-3.5kb,平均长度约为2.0kb,完全满足后续的酵母双杂交研究。并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7/FAT10.二、首先证实“诱饵”质粒pGBK7/FAT10无自激活特性。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后测序证实有一基因eEF1A1(GenBank accession No. NM001402.5),编码蛋白eEF1A1;通过回交实验表明诱饵质粒pGBKT7/FAT10在酵母中能与eEF1A1相互作用。三、免疫共沉淀检测证明FAT10和eEF1A1存在相互作用。然后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到FAT10和eEF1A1之间存在共定位。四、通过RNA干扰降低肝癌细胞株Hep3B和MHCC97H细胞的表达,观察到在通过RNA干扰降低FAT10的mRNA和蛋白表达后同时伴随着eEF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这进一步证实了FAT10和eEF1A1之间存在调控关系。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证明eEF1A1蛋白是FAT10在发挥调节功能过程中新的作用底物;并且通过降低FAT10的表达能够观察到eEF1A1的表达也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