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适足住房权保障的法理基础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cu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当的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居有其屋是人类社会自始自终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住房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已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同。弱势群体自古就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组成人员,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贫困、权利的匮乏。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问题,其中住房对于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来说至关重要,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弱势群体的住房困境本文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表明了弱势群体脏乱差的住房现状,认为我国当前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尽管在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上颇有成效但对于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而言尚且力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弱势群体住房权的实现。本文从现实出发剖析了造成弱势群体住房权难以实现的原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弱势群体住房权法制建设空白,用于住房的财力不足,弱势群体权利意识淡薄和政府的不重视。现实的困境表明弱势群体适足住房权保障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学界对弱势群体的适足住房权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无法为弱势群体的适足住房权保障提供强力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构成弱势群体适足住房权保障的法理基础有两个方面:第一,公平正义理论,根据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弱势群体的住房权在起点上处于非正义的状态,国家或政府理应从人权保护的角度进行保障;同时弱势群体是社会最少受惠群体,其在住房资源享有上处于不利地位,理应获得国家和政府的特殊对待,以期实现一种结果的正义。第二,权利一体化理论,所有人权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弱势群体的住房权影响其生命权、财产权、隐私权的实现。总之,弱势群体适足住房权保障有其自身的法理基础,当前,我国弱势群体住房困难重重,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全民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如何构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文章从理论、决策与实践三个层面加
在“公正与效率”两大主题的要求下,各个国家在追求发现实体真实、保护公民实体权利的基础上,对其程序权利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诉讼日益爆炸的今天,各国面临的问题就是诉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当前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教学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研究。 This paper summarizes
近三十年来,族群认同问题逐渐成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人类学中,以族群认同为主题的著作汗牛充栋。各国的人类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