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与内涵色彩,是典型的中国本土管理的研究脚本。在现实观察中,发现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的员工多对其所在企业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具备员工人心凝聚的共同现象,恰恰有别于一般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幅增高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对此,产生了如何凝聚人心的疑问,提出了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如何通过拟家庭化实践构建与员工心理契约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以社会交换作为理论视角,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辅之以多案例研究的复制原则,选取了四家典型的案例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并归纳出本文核心范畴(即故事线)“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在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基于核心领导层受危机意识等介入因素的影响,以及领导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价值认同,将传统文化嵌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中,以拟家庭化实践方式,通过家文化氛围塑造、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家文化制度化、关怀员工和感恩员工等具体活动,作用于员工自身及其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使员工及第三方均在文化与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关系,进而与企业间建立并巩固心理契约,以内外兼修的方式,增强员工归属感,凝聚人心。”本文归纳了五个主要命题,形成了概念模型,编制了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拟家庭化实践对员工与企业间建立心理契约产生影响的理论草图。通过深入分析了拟家庭化实践对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的过程与机制的影响,发现拟家庭化实践促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场域,最终形成了员工与企业之间基于相同的家文化认知而超出双方经济利益交换范围的文化型心理契约。就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探索性研究的发现,扩充了心理契约的理论,加深了传统文化在中国企业本土化研究和企业新思想的阐述,从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应用的角度提升文化自信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