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通勤距离越来越长,考虑到城市就业中心附近高额的居住成本,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区域,为减少居住成本而承受更长的通勤距离。职住空间关系是影响居民通勤距离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通过转型时期传统城市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特有的政策制度等因素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而忽略了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形成的新兴城市及城乡二元体制遗留下的城中村与居民通勤距离的相关关系。从城中村方面的研究来看,其研究从负面评价向正面优势的挖掘转变。多数观点认为城中村为低收入就业者提供了低成本的住房,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基于直观的认识以及少量的调查数据研究,表示居住在城中村对减少居民通勤距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以上两方面,以商品房小区的居民为参照对象,比较其与城中村居民的通勤距离特征,并分析相同影响要素对两组居民的影响差异。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采用多源全样本数据,对居民个体的职住地进行匹配和空间落位,并基于深圳市路网数据,建立交通网络模型,计算居民个体的实际通勤距离。在计算职住平衡指标时,以深圳市空间基础网格为基本单元,采用重力模型增强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就业可达性,考虑就业行为的特点,搜索全市范围内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突破了传统职住平衡指标的研究单元边界的限制。通过数据统计,本文发现多数分类方式下的深圳市城中村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均高于普通商品房居民的平均通勤距离,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职住平衡与居住成本两方面入手,阐释了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更长的原因。从职住平衡角度讲,深圳市城中村空间分布较不均衡,且多数城中村分布于就业可达性较差的区域,因而其居民通勤距离更长;从居住成本上看,当深圳市城中村与商品房居民节省同等数量的居住成本时,城中村居民的通勤距离增加量更大,说明城中村居民减少居住成本时,需要付出更多的通勤成本,因而表现出的平均通勤距离更长。本文基于多源全样本数据的分析,打破了居住在城中村可以减少居民通勤距离的传统观念,并分析了导致深圳市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长的原因。基于对深圳市城市发展趋势的了解,深圳市特区内就业可达性较好的城中村将无法避免更新改造这一趋势,而完善特区外居住密集区域的公共交通设施是解决远距离通勤居民通勤现状问题的必要手段。
其他文献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一书中对骈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指出骈偶因于造化,是大自然的产物;同时又从哲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高度进行阐释,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
芭蕾舞剧《牡丹亭》从国内逐渐走向世界,并引发万人空巷的盛大局面,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令芭蕾舞剧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把对成语的考查扩大为考查熟语,这是去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最大的变化之一.熟语走进了2004年高考,应该说这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体
散热器不仅要具备能够供暖、安全可靠的基本功能,而且要满足节水节能、便于使用洁净能源、易于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舒适、装饰艺术享受、有益身心健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