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面临知识挑战,人才竞争也更加突出。英语不仅仅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大量外资和合资企业纷纷建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毕竟是一门工具,只懂语言但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士在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种种困难,甚至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时而变,顺应社会需要,课程设计应从以培养单纯的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即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出现了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际经贸,英语+外交,英语+法律,英语+新闻等培养模式。用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确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训练等,离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期望值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旨在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在综述大纲设计的重要概念(如Curriculum和Syllabus等)和课程改革的主要过程(Taba 1962; Skilbeck 1984; Brown 2001)的基础上,基于某重点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结合现有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国外英语/外语课程变革和发展的简要回顾,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访谈等形式着重对当前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英语学习目的、英语教学现状等重要环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深入阐明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新的教学大纲设计原则,并探索性地对某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大纲设置进行改进。新大纲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包含通识教育课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文化与跨文化类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课程等五个模块,重点讨论了学生培养过程中几个典型问题:课内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建立本科生导师制、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尚待完善的地方,如因为受时间和条件局限,对新大纲的评估不够完善;访谈及调查对象的人数还嫌不足,涉及面不够宽泛;缺乏微观研究等。这些缺陷期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