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竹笋采后木质化的发生及褪黑素的保鲜作用机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两种竹笋采后木质化的发生机制,本论文研究了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两种竹笋在常温(25℃)贮藏条件下,外观品质、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化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及木质化相关转录因子MYB20、MYB42、MYB43、MYB63、MYB85、SND2、NST1、VND7、KNAST7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分析了两种竹笋转录因子的表达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相关性;研究了低温(4℃)贮藏条件下,外源褪黑素处理后两种竹笋中硬度、色度,木质素、纤维素含量,PAL、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变化以及转录因子表达情况,以探究褪黑素对竹笋的保鲜作用。本研究结果如下:1、常温条件下,高节竹笋贮藏至6d时,笋肉已出现黄化、腐烂症状,不可食用,而毛竹笋贮藏至9 d,笋肉呈现黄化、腐烂现象。从硬度变化看,高节竹笋6 d内增加了1.49kg·cm-2,毛竹笋6 d内增加了1.35kg·cm-2;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上,高节竹笋6 d内分别增加了8.22%和6.24%,毛竹笋6 d内分别增加了7.5%和5.94%;高节竹笋中PAL和POD活性均高于毛竹笋;表明高节竹笋常温下木质化的发生较毛竹笋快。2、常温条件下,MYB类转录因子MYB20、MYB43、MYB63、MYB85的相对表达量与两种竹笋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YB85的表达与两种竹笋纤维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YB20、MYB43、MYB63的表达量和高节竹笋中纤维素的合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MYB42与高节竹笋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毛竹笋呈显著负相关。NAC类转录因子KNAST7的表达与两种竹笋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合成均呈显著负相关,NST1只对毛竹笋起调控作用。3、褪黑素处理可减轻低温贮藏下两种竹笋木质化的发生,表现在1 mmol·L-1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竹笋中PAL、POD的活性,抑制木质素的合成;保持较高的SOD、APX、CAT活性,维持较高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从而减轻木质化,保持竹笋品质。4、低温条件下,未施加褪黑素的高节竹笋中MYB42、MYB43的相对表达量始终呈现下调,和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源施用褪黑素后,MYB20、NST1、VND7的相对表达量也和木质素、纤维素的合成表现出了显著性。在毛竹笋中,MYB42、NST1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和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KNAST7则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MYB43则在未施用褪黑素时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施加褪黑素后则呈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转录因子对竹笋木质化的发生具有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应用传热学理论和VB语言建立了仿真软件,对瓷质砖烧成过程的内部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了不同烧成曲线、保温时间及改变瓷质砖的物性参数等因素对瓷质砖内部温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102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观察组)分为轻度卒中
进行了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聚苯乙烯微颗粒的实验.同时输入聚苯乙烯甲苯溶液和超临界CO2,连续操作30min,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和甲苯的流量比对聚苯乙烯结晶形态的影响.本实
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经针对污染气体实施新的超低排放控制法规,要求燃煤电厂SO2、NO、NO2排放浓度分别低于30×10^–6,75×10^–6,55×10^–6。为解决监测低浓
2019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决定以义乌全域联动金义都市新区等建设试验区;2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文化大范围的相互融合,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文字必然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纵观当今世界,文字系统主要由拉丁文字体系与汉字体系构成,它们分别书写
由于3DP法三维打印技术具有加工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在多个领域体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3DP法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简述了3DP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