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Chang Hen Ge——an Image-G Actualization Theory Perspec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杰作,它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由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长恨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翻译学者对其的研究。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原诗某特定方面的探讨,立足于其整体性的翻译研究明显不足。最初起源于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现如今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但该理论尚未踏足长篇诗歌的相关研究。  格式塔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特性,并指出格式塔意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情景—框架”的内部结构以及蕴含其中的格式塔特质。文学作品的翻译就是一个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过程,它包含两个阶段: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与此同时,对于《长恨歌》这样一首长篇著作,其翻译过程中的整体特质尤其关键。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为长篇诗歌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此同时,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的适用范围也将得以拓展。基于此,本篇论文以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依据,对许渊冲与宾利的《长恨歌》英译本进行对比性的研究。  在文本对比的过程当中,此篇论文将对《长恨歌》的两种英译本进行详尽的例证研究——通过对原诗具体例子描述解释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统计的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其英译过程中格式塔意象的再现程度。  在对原诗词汇、语句和篇章层面的详尽研究之后,本篇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成功的《长恨歌》英译在于对原诗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造;第二,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于长篇诗歌的翻译研究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并希望对后来的研究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隐喻的英译进行了研究,对其中隐喻翻译的认知基础进行了理论探讨,从认知角度分析评价了其中的隐喻翻译策略,以及影响策略选择的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又与色彩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具体就色彩的作用,使用原则,
在长期生活实践的直接与间接的经验中,某种色彩总是与某种感觉共生,这些感觉又与某些事物相关联,从而形成色彩的联想及心理暗示。标志是高度艺术化的产物,创造性的运用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