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面向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使命,也应积极进行新工科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优化和改进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培养符合新工科发展背景的农业工程人才,必须加强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同时对农业工程类专业相关教师、学科负责人、学生等进行访谈以了解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并对比所选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发现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存在目标定位与行业和职业契合度有待提高、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待加强、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学科交叉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研究对最早设立农业工程相关院系及专业的美国的农业工程发展历程及两所高校的具体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发现其农业工程已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有人文社科类课程比重较大、学科内涵丰富、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前沿等特点。结合国内现状研究和国际经验借鉴,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在课程目标上,要以社会和行业发展趋向为导向,以学校发展定位与区位发展优势为着力点,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综合制定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要通过将发展前沿纳入课程和教学全过程提高内容前沿性,通过搭建跨学科课程建设平台、推进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建立等促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结构维度,一是要推进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通专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工程人才,二是要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提高实践课程建设质量;在课程评价维度,要整合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