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雕塑一个多义的概念,它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可以直接反应城市地域文化的表现载体。本文所研究的城市雕塑,指1993年由中国文化部和建设部提出的概念,即“设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室外雕塑”。从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创造城市雕塑艺术起,便力求在它的主题内涵和意向表达方面向观者传递出人、文化和环境空间的和谐关系。目前,随着生活的日益丰足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在不断交流中相互融合,不同文化风格的城市雕塑开始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形成了城市雕塑的多元化特点。这种中西文化的交叉融合对地方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关注我国地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范围为重庆市渝中半岛。重庆市渝中半岛是重庆的商业中心,其地理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本质意义是为了努力提升人类生存空间的品质。把民俗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当中,并以艺术的表现手法将其呈现,可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丰富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创造亲民的社会环境。民俗题材城市雕塑是一种基于地域特色并反映风俗习惯、文化活动、历史底蕴的主题性城市雕塑,是历史人文景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表现、传承地方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重庆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通过对渝中半岛现存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实地调研分析以及民意问卷调查,对渝中半岛优秀民俗题材城市雕塑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出现存问题,进而对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后续发展建设,提出一套合理的创作和保护策略。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界定了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民俗文化、城市雕塑的概念,对国内外民俗文化在城市雕塑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分析,明确了文章的研究目、研究意义、研究的创新点和拟解决问题,梳理了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二章:阐述了巴渝民俗文化与城市雕塑的关联性,对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价值体现,最后分析了重庆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特性和与其他城市雕塑的异同。第三章: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重庆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明确了调研目的、范围和形式,并对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分布情况数量进行统计整理,而后对渝中半岛现存各类民俗题材城市雕塑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梳理了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现存问题。第四章:针对实地调研结果提出适用于重庆渝中半岛民俗题材城市雕塑的创作要点、创作原则和保护策略。第五章:总结概括了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展望,指出了论文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