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食同源植物簕菜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以及《神农本草经》中均有记载。本文对簕菜外用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为簕菜的开发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首先,本文研究并建立了簕菜中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西双版纳、恩平、阳江、汕头、邵武、龙岩地区以及恩平产不同批次簕菜进行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准确、可靠,可用于簕菜中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的含量测定;西双版纳与恩平地区簕菜中总黄酮、总多酚以及总皂苷含量较高;三四月当季簕菜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总皂苷含量在23~30 mg/g,总多酚含量在30~37 mg/g,总黄酮含量在26~41 mg/g,表明恩平簕菜的高营养价值。 其次,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恩平簕菜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精制并获得5个萃取层提取物,并测定其总黄酮、总多酚以及总皂苷含量,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深入分析成分差异。研究发现乙酸乙酯层中总皂苷含量达到94.57 mg/g,总多酚含量达到181.43 mg/g,总黄酮含量达到282.39 mg/g,高于其他4个萃取层提取物中三者含量;UPLC-MS分析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绿原酸、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4种物质含量皆高于其他提取物中的含量,而石油醚层物质种类最为复杂,氯仿层的4种物质含量稍低于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但是成分较乙酸乙酯层复杂,正丁醇以及水层只含有少量芦丁。 再次,对簕菜不同萃取层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抗炎、镇痛、止血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石油醚层、氯仿层以及乙酸乙酯层提取物抑菌效果较佳,其中,石油醚层提取物对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μg/mL与20μg/mL;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炎效果较好,浓度为50 mg/mL时氯仿层提取物肿胀抑制率能达到99.9%;浓度为50、100 mg/mL时乙酸乙酯层提取物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7.1%、71.9%。乙酸乙酯层的镇痛效果最佳,在第二阶段,5%乙酸乙酯层萃取物的疼痛抑制率能达到51.4%;乙酸乙酯层提取物止血活性最佳,相比于空白组,缩短血浆复钙时间34.85%。该药效结果与物质基础研究结果大致吻合。 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开发了簕菜喷膜剂,通过处方工艺、质量研究以及皮肤刺激性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佳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