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作家毕飞宇在小说的语言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字的锤炼、词的巧用、句的转换等造就了其独树一帜的语言表达方式,带给读者新奇的独特的阅读感受。本文在细致地解读毕飞宇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语言做出深入剖析。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毕飞宇小说语言的象征性。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毕飞宇在小说中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和叙述,把握这些意象在作品中的象征性,进一步探索毕飞宇小说语言的诗意。结合毕飞宇的创作经历,抓住其小说中常见的自然景物和社会事物,如“雨”、“雪”、“黑夜”、“镜子”、“玻璃”等,分析毕飞宇在作品中的具体表达和描写,挖掘别样的氛围创造和意境表达,探究它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总结毕飞宇对这些平凡事物的描写,探究其小说语言的准确性和诗性。第二章毕飞宇小说语言的思辨性。从毕飞宇小说中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两个方面阐述毕飞宇小说的思辨性。其一,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动物形象在毕飞宇小说中的呈现,把握它们出现的意义和作用;其二,由动物形象引申到人物形象,探询动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阐释毕飞宇小说的思辨性和讽刺性;其三,由形象塑造的思辨性过渡到情节安排的思辨性,抓住毕飞宇小说中插入性人物的作用以及语言的留白特点,阐述其小说的议论性和思辨性。第三章毕飞宇小说语言的修辞性。以把握毕飞宇小说中语言的具体表现为主。首先,从意义相反的词语搭配和一些常见词语的陌生化使用两个方面分析毕飞宇小说中的词语运用;其次,分析毕飞宇常用的“形容词+了”短语以及对常见古诗俗语和歌词的变形,探究其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最后,从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用以及毕飞宇小说中的颜色书写三个方面探析艺术手法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