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且肝癌的手术切除复发率高,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性低,免疫疗法和介入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基因协同药物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生物学活性除了能调节体内的钙磷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外,对细胞的增生和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它同时也可引起机体发生高钙血症,这一副作用严重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EB1089是维生素D的类似物,有很强的抗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虽不能完全避免高钙血症的发生,但较1,25-(OH)2D3约低50%,因此EB1089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维生素D类似物。细胞周期主要是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和CDK抑制蛋白(CDKI)来调控的。p57Kip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Cip/Kip家族新的CDK抑制蛋白,p57Kip2具有负性调节细胞增生的生物学功能,提示它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而成为一个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p57Kip2作为CDKI的一员,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可作为肿瘤恶性程度的标志物,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其抗癌机制的研究为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基因治疗等提供一定的依据,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人类肝细胞肝癌中,EB1089与p57kip2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第四军医大学硕创七学位论文疫组织化学、RT-PCR、细胞生物学、裸鼠移植瘤抑制实验、TUNEL法、流式细胞仪、western一blot等方法,探讨p57K,pZ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EBI 089抑制肝癌细胞的可能机制。本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7KIPZ蛋白在40例Hcc组织(包括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p57KIPZ蛋白定位于胞浆/胞核。p57KIPZ蛋白在癌旁肝组织和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2/40)和57.5%(23/40),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ee组织(尸<0.05)。在I、xx、xxx级Hee组织中ps7K,pZ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58%(14/24)和37.5%(3/8),结果显示p57KIPZ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Hcc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Hcc细胞分化程度越差,p57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低。 2、采用昨PeR方法检测15例Hee组织中p57KipZ mRNA转录水平,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p57KIPZ mRNA表达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且I、xx、Ilx级Hee组织中ps7KipZ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 3、以l、10、100 nmol/L EBlo89分别作用于肝癌HepGZ细胞2、4、6、sd,采用活细胞计数方法测定EB 1 089对肝癌HePGZ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EB 1089对HePG: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6.9%一74.3%,细胞计数法测定的结果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一致。另外,体内实验也表明,10nmol/L EB1089对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53.60%。 4、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10 nmol/LEBlo89作用HepGZ细胞4d,对照组Gl期细胞占63.2%,而实验组Gl期细胞占71.0%,呈上升趋势;而且同时发现有凋亡峰出现,凋亡细胞占21.4%。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ronln。比EBI 089作用于HePGZ细胞4d时,Hep仇细胞发生凋亡,TIJNEL染色阳性细胞核呈棕黄色。 5、采用Western一blot方法和R下PCR方法检测EB1089作用于HePq细胞4d时P57KIPZ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B1089实验组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57KIPZ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逐渐升高,而p57KIPZ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结果提示,p57KIPZ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Hcc细胞分化越差,p57KIPZ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低,检测p57KIPZ蛋白可能有助于判断Hcc的预后;EB1089可抑制肝癌细胞HePG:在体内、外的生长,诱导肝癌细胞周期G.期阻滞及细胞凋亡,且可使细胞p57K’pZ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EB1089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为EB 1 089通过上调p57KipZ蛋白水平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