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家族基因调控拟南芥开花的分子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开花诱导的转变过程主要受植物自身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所决定,是开花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顺序表达的结果。目前已知调控拟南芥开花主要有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开花抑制途径五个途径,其中光周期途径是所有已发现的开花途径中研究的最为清楚,也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最近发现GIS家族基因也参与对开花的调控。gisgis2和zfp8gisgis2突变体莲座叶数目平均比野生型少3片,相对于野生型开花时间略早。amiZFP5ZFP6GIS3-gisgis2植株早花,20天即抽薹。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GIS或者GIS2基因突变使得GI基因表达量增加,GIS或GIS2基因可能作用于GI基因上游,主要通过光周期途径起作用,且对GI基因有抑制作用,过量表达GIS或者GIS2基因延迟开花。且CO基因可能对GIS或者GIS2基因有反馈抑制作用。在amiZFP5ZFP6GIS3-gisgis植株中整合因子FT和SOC1基因相对表达量也迅速上升。  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ZFP6或者GIS3基因可能也作用于开花途径上游,调控开花时间。ZFP6和GIS3基因的突变对光周期开花途径上的GI、CO、FT基因及下游SOC1、LFY、 AGL24基因的强烈的抑制作用,使得CO、FT、 SOC1等基因几乎不表达。相反的ZFP6基因的突变使得抑制拟南芥开花的SVP基因的表达量上升明显。ZFP6或者GIS3基因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拟南芥的开花的。
其他文献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s one of the new intelligent needs in the AI 2.0
由赤霉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赤霉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然而,抗源匮乏和抗性遗传机制不清严重地限制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进展。因此,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定位是目前小麦赤霉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QTL作图方法的不断完善,为深入开展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提供了基础。 望水白是我国江苏的地方品种,为少数几个优异小麦赤霉病抗源之一。开展
An autonomous five-dimensional (5D) system with offset boosting is constructed by modifying the well-known three-dimensional autonomous Liu and Chen system.Equi
本试验采用基因枪方法,以带有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5亚基和10亚基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转化小麦受体品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和豫农9901,以期得到高效表达高分子量麦谷蛋白5亚基和10亚基的小麦新种质。为了减少转基因沉默、提高外源基因表达量,在目的基因的两侧构建了核基质结合序列MAR,并在基因末端加上了内质网滞留信号(KDEL)编码序列以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对基因枪轰击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Good access to traffic information provides enormous potential for automotive powertrain control. We propose a logical control approach for the gearshift strate
玉米是典型喜温喜光的C4植物,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对冷害的抗性一般较弱。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玉米生产上的好坏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国内的玉米生产和市场走向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玉米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春季低温冷害已成为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此,玉米低温冷害研究具有时效性和必要性。玉米的父本和母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子一代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