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题依据: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植物,产于辽宁、河北、陕西和西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镇痛解痉、抗菌消炎等作用。其化学成分前人也有一些报道,已知含有丹皮酚、异丹皮酚等,但是由于该植物的主要成分是C21甾体及其苷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NMR及MS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该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面的研究才有突破。直到1986年,日本北海道大学三桥博教授报告了该植物含Cz1甾体苷,才阐明了徐长卿的特征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种C21甾体配糖体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和少量生物碱。但总的来讲,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并且其活性成分也未阐明,这与其作为一味著名的常用中药的地位相比,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状况还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目的:研究徐长卿(Cynachum paniculatum(Bge.) Kitag.)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为其药理活性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徐长卿中分离得到了3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25个,包括7个C21甾体类化合物、1个吲哚衍生物、10个苯乙酮衍生物、1个醛类化合物、3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个苯酚衍生物和2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白薇苷A(cynatratoside A) (1)、白前苷元C (glaucogenin C) (2)、白前苷A (glaucoside A) (3)、徐长卿苷A (cynapanoside A) (4)、新白薇苷元F (neocynapanogenin F) (5)、新白薇苷元F 3-O-β-D-夹竹桃糖吡喃糖(neocynapanogenin F 3-O-β-D-oleandropryranoside) (6)、3β,14p-二羟基-孕甾-5-烯-20-酮-3-D-p-D-葡萄吡喃糖苷(carumbelloside Ⅱ) (7)、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乙酮(3-methoxy-4,5- methylenedioxy-acetophenone) (8)、3-吲哚甲醛(1H-indole-3-carboxaldehyde) (9)、丁香醛(syringaldehyde) (10)、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4-hydroxy-3,5-dimethoxyacetophenone)(11)、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2,5-di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 (12)、丹皮酚(paeonol)(13)、异丹皮酚(iso-paeonol) (14)、罗布麻宁(apocyni) (15)、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xyphenylethanone) (16)、2,5-二"羟基苯乙酮(2,5-dihydroxyphenylethanone)(17)、肉桂酸(cinnamic acid) (18)、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 acid) (19)、3-羟基苯乙酮(3-hydroxyacetophenone) (20)、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21)、间甲基苯酚(3-methylphenol) (22)、苯甲酸(benzoic acid)(23)、β-谷甾醇(β-sitosterol) (24)、胡萝卜苷(daucosterol) (25)。结论:化合物8、9、1、21、2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0、15、17、18、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