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方程精确解及李对称符号计算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hu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物理学中的问题为背景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研究是当代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创造和发展非线性微分方程新的求解方法是非线性物理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已经存在许多的获得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精确解的方法.该文对一些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特别是Lie对称方法,分析并改进了前人的理论和算法,并在计算机符号系统Maple上给出了相应的实现.这些理论、算法、实现对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精确解构造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对已有的求解方法,如双曲正切法、Jacobi椭圆函数展开法、假设法等进行了改进和推广,并利用改进后的方法结合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思想,针对一些微分方程获得了一些新的精确解.这些解的发现将有助于弄清物质在非线性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对相应物理现象的科学解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上述方法比较分散、不系统.众所周知,Lie群方法将求解特定类型的微分方程的分散的积分方法统一到共同的概念之下.实际上,Lie无穷小变换方法为寻找常微分方程的闭合形式的解提供了广泛的应用技巧.应用到偏微分方程,Lie方法能够导出对称.找到偏微分方程的对称,可以由此获得其精确解.目前,对称的概念在数学和物理的研究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具体到应用时,Lie群的方法涉及到大量的繁冗计算,因此,设计相关的计算机符号软件包非常有必要.我们讨论了经典Lie对称和非经典Lie对称计算中的有关理论和算法,分别给出了产生经典Lie对称和非经典Lie对称决定方程组的软件包GDS和NGDS,发现了现行Maple系统上软件包liesymm的一些漏洞.由于决定方程组是超定的、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组,完全求解它们非常困难.通过引入对合除法的概念,将它们完备化为内嵌所有可积性条件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合形式,这样有助于求解决定方程组.对经典对称情形,我们分析和重新描述了计算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最小对合基算法和Janet对合基算法,并给出了各自实现的软件包MiniIB和Janet.将软件包GDS和Janet相结合研究了广义Burgers方程的势对称,得到了其无穷参数的势对称,并利用此无穷参数势对称获得了广义Burgers方程一个新的精确解.对于非经典对称情形,我们描述和改进了完备化非线性代数偏微分方程组到被动的对合形式的对合特征集算法.这个算法包含了已有的乘子变量法,例如基于Janet除法的Ritt算法和基于Thomas除法的Wu微分特征列算法.最近一些新的对合除法以及算法的相继提出,可明显减少Wu-Ritt特征列算法的计算步骤.基于对合特征集算法,我们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软件包ICS.通过大量的计算试验,我们分析了此算法对不同等对合除法以及项序的依赖关系,获得了一些试验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今后代数偏微分方程组的对合特征集的计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不确定性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使用机会约束规划和相关机会约束规划进行建模,而且每种建模方式又根据随机和模糊这两种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划分为:随机机会约束规划、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为专家系统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和多专家系统协作平台,为专家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应用环境,将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处理能力和用户范围。本文将构造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并结合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方法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其通过不同连接方式将大量简单神经元进行连接,并通过某种学习过
本课题任务是完成ATLAS(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的研究与设计。 ATLAS语言是一种非常出色的通用测试系统语言,具有设备无关性。目前,AT
本文在指纹的分类、指纹的中心定位、指纹的特征匹配三个阶段进行了探讨。每个方面选取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其中的某些算法作了改进。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的某些算法设计
永磁接触器是一种新型的低压开关电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综合性能。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推进,配套开关电器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现代物流环境下,货物的运输越来越倾向于协调多个参与方、多种运输形式共同作业,而运输资源的整合又严重依赖于各运输服务提供商之间充分的信息共享。因此,作为一次运输任务
1982年,Z.Pawlak教授提出了粗集理论,它是用下、上近似定义一个不可定义集合的理论.2002年史开泉教授将Z.Pawlak粗集进一步推广,提出了奇异粗集fsingularrough sets),简称S-粗集,
邓聚龙教授所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已经在社会经济各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前辈的学者也已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突破。针对经济系统中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广泛的非线性这些特点,灰
随着近年来光伏渗透率的提高,接入大量光伏的强电网系统所处的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为光伏逆变器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强电网并网运行环境越来越呈现出弱电网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