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与生存分析 2、肿瘤干细胞标记物GD13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居于首位。肺癌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两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的80%,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由于早期肺癌症状不明显,因此,就诊时仅20%患者为早期患者,80%患者已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每年,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非小细胞肺癌新发病例的30%,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肺癌的治疗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即使给予积极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仍仅为15%-20%,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常规分割放疗同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然而,大部分局部晚期NSCLC患者高龄、内科合并症多,一般状况差、往往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研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放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索与长期生存相关的因素。对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大分割放疗符合入组标准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66.5岁(范围:44-85岁);Ⅲa期患者32例,Ⅲb期患者43例;单纯放疗者56例,序贯放化疗者19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6例,调强放射治疗39例;全组中位生物剂量为59.64Gy(范围:39~82.5Gy)。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肘,向上举于前额,用胸部热塑膜及碳纤维板进行体位固定,运用CT模拟定位机进行CT扫描,将获得的CT影像通过PACS系统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勾画靶区。由临床医师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以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并保证危及器官的受量低于其耐受剂量。接受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并参照RECIST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随访至2016年4月1日,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参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诊断分级标准对放疗后的毒副反应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接受大分割放疗后,CR8例,PR52例,SD12例,PD3例,总有效率为80%;全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2个月,1、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38.9%和24.9%。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性别、瘤体最大直径、疗前KPS评分、肿瘤分期、BED及近期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BED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放疗过程没有治疗相关死亡。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8%,其中1级11例、2级8例、3级2例,未观察到4级毒性反应;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38.67%,其中1级22例、2级7例,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损伤;4例患者出现早期皮肤改变,其中1、2级皮肤损伤各2例;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13.34%,1级4例,2级6例;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为16%,1级9例、2级3例。大分割放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这就避免了肿瘤干细胞后程的加速增殖,同时也提高生物效应剂量,获得较高的治疗增益比。大分割放射治疗运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生存获益,毒副反应可耐受。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患者、BED高、近期疗效好者,接受放疗后长期生存较好。总的来说,大分割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局控率,延长生存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分割放疗治疗时间短,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女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乳腺癌的预后却不尽人意。在临床中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例如TNM分期,雌激素受体,病理组织分级。不幸的是这些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具有局限性且缺乏准确性,因此,需要更可靠且有效的预后因素来对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分层。近年来,一类肿瘤细胞亚群—肿瘤干细胞,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肿瘤发生、增殖生长、转移和复发的根源。肿瘤干细胞的发现为肿瘤形成和进展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CD133(又名prominin-1)是一种5-跨膜糖蛋白,作为肿瘤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分子,已有研究证实CD133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如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等,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D133通常作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标记物,然而其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存在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荟萃分析探究CD133的表达是否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并探索CD133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科学网,Embase和Pubmed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检索,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10月21日。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排除,最终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研究,用NOS评分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选取高质量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利用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综合比值比,综合危险比及95%的置信区间(95%CI)。用Begg’s法和Egger’s法对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研究。共计纳入十一项研究,收集1447例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CD133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G3级低分化相关(OR=1.82,95%CI=1.4-2.36,p<0.001),CD13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OR=2.21,95%CI=1.75-2.79,p<0.001),CD133的表达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状态相关(OR=0.62,95%CI=0.47-0.81,p=0.001),CD133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状态相关(OR=0.4,95%CI=0.19-0.86,p=0.018),CD133的表达与乳腺癌较晚的TNM分期相关(OR=2.74,95%CI=2.05-3.66,p<0.001),CD133的表达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阳性状态相关(OR=2.00,95%CI=1.04-3.85,p=0.039),CD133的表达与乳腺癌较差的生存时间相关(HR=2.04,95%CI=1.32-3.14,p<0.001)。运用Begg’s法和Egger’s法对此系统分析进行检测并没有明显的发表偏倚。我们的研究表明CD133的表达与乳腺癌G3等级、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HER2(+)、较晚的TNM分期这几种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CD133将成为乳腺癌病理诊断和预测预后中有效指标。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成功解决软土地基加固的施工问题。详细地阐述了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方法、质量标准及要求。给出了控制质量的具体做法。
[摘要] 第三方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尚处于成长期,其市场绩效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其中市场结构、政策规划、服务效率等均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该文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出发,着眼于优化传统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中的市场结构,以期提高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进而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乃至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市场
在多年漏水探测工作基础上。对漏水探测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以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疗中的实际意义。
简要介绍了哈大线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的特点,分析了哈大线牵引供电系统对电力系统以及对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要求,并且对牵引系统牵引负荷引起的初步电压不平衡与系统短路容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