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分析空腹血糖(FPG)、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 OGT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种血糖检测指标是否存在一致性,探讨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通过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数据共享,分析中国35家医疗机构连续入选2008年8月8日至2010年6月1日间因急性脑梗死入住神经内科,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入院随机血糖<11.1mmol/L的1251例患者。通过查阅调查表,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血糖资料及随访资料,对1251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和初诊糖尿病三层,以Hb A1c检测阳性结果为金标准,对FPG、2h OGTT检测结果进行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及Kappa系数比较,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种血糖检测指标是否存在一致性;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糖代谢状况发生预后不良风险比率。结果1在125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居多,789例(63.3%)。2糖代谢异常人群糖尿病人群在年龄、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史、TOAST分型、住院期间接受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降压药物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一致性分析中,空腹血糖(FPG)筛查初诊糖尿病人群效果优于筛查糖尿病前期人群,但筛查效果仍差于Hb A1c,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一致性较差(筛查糖尿病前期人群灵敏度0.22,特异度0.84,约登指数0.06,Kappa系数0.06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83,标准误0.019,P=0.000,95%CL(0.545,0.6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初诊糖尿病人群灵敏度为0.73,特异度为0.96,约登指数为0.69,Kappa系数0.27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标准误0.017,P=0.000,95%CL(0.703,0.769),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一致性分析中,2h OGTT筛查糖尿病前期人群与初诊糖尿病人群灵敏度相当,但前者较后者稍低,且筛查初诊糖尿病人群ROC曲线下面积最接近于1,诊断效果最好(2h OGTT筛查糖尿病前期人群灵敏度为0.51,特异度为0.67,约登指数为0.18,Kappa系数0.177,AUC为0.619,标准误0.019,P=0.000,95%CL(0.583,0.656),有统计学意义(P<0.05);2h OGTT筛查初诊糖尿病人群灵敏度0.57,特异度0.82,约登指数0.39,Kappa系数0.278,0.385AUC为0.747,标准误0.016,P=0.000,95%CL(0.715,0.779),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过对预后结局进行分析,发现研究人群在发病后14天时预后不良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3个月、1年时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初诊糖尿病预后不良检出率、死亡及卒中复发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房颤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发现,与血糖正常分组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14天后、3个月后、1年后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糖尿病人群发病14天后、3个月后、1年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分别增加0.55倍、1.49倍、1.97倍。结论1空腹血糖(FPG)、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 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之间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差,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 OGTT)筛查效果优于空腹血糖(FPG),联合多种血糖检测指标增加糖代谢异常检出率,减少糖代谢异常漏诊率,及早发现并诊断糖尿病,及早采取血糖干预措施。2糖代谢异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脑梗死预后不良比率随之增加,初诊糖尿病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