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重建更加合理的道德观念的道路上不断奋斗着。他试图通过微观方面对人的内在品质的重塑来走出困境。这显示出他的思想的特殊价值。麦金太尔本人的研究延绵半个多世纪,研究范围涉及政治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哲学史等等领域。麦金太尔本人的研究著作数量庞大,国内外对麦金太尔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大多只是从德性伦理学家或者社群主义政治哲学家的角度去认识麦金太尔和他的观点,很少把他放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去讨论他的思想。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四个章节论述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思想以及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这一思想的反思:正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即第一章是明确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包括麦金太尔思想的阶段性发展历程、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归旨以及把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放入唯物史观视域下看待。第一章在简要回顾麦金太尔本人思想历程后,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是“以《追寻美德》(After Virtue:A Study in Moral Theory,1981)(本书中译版有两个版本,本文采用由宋继杰翻译的译林版)为核心研究文本、以麦金太尔成熟时期思想为时间阶段性范围”。在这一研究范围内,学界对于麦金太尔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关联性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稍加探讨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三方面统一后,又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看待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最后把“基于马克思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基的思想来研究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作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至此明确了本文的出发点。正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对成熟时期麦金太尔的思想进行再解读,具体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主要解读麦金太尔的现代性批判。这部分主要涉及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分别批判了道德观念的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的意识形态。第一小节批判现代道德观念,是因为它把人性论做了错误的设定,缺失了“实现其本质性而可能所是的人”这一层面。这一小节具体从情感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两个后果进行批判。第二小节批判现代科层制社会关系,是因为他们把实践作为外在利益追求的实践,导致了科层制的追求外在目的为目标的关系。第三章探讨麦金太尔道德理论的建构,其中的人性观点对应于第二章对道德观念的批判,通过这个建构,将麦金太尔人性观中的人性三重架构完整呈现出来。第二部分是对麦金太尔实践的观点的探讨,对应第二章对现代性社会关系的批判,将实践的内在利益及其价值作用完整地挖掘出来;历史主义的观点把人的实践的变动性、特殊性挖掘出来。正文第三部分的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的反思。主要内容对应于上述两种的相应部分,包括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方面、批判社会关系的偏差方面、研究方法论方面这三个部分,阐述出麦金太尔如何在这些重要的思想内容上包含着马克思思想的内在要素。这样,此三章的内容衔接起来,分别是麦金太尔对现代性的批判、麦金太尔的道德理论建构,以及上述批判和建构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因素。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逻辑完整的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方式和资源获取渠道。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当中,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能够获得十分优质的教
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散发着扣人心弦之美。在书法教学中要让书法之美从课内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生活中,通过激发兴趣,重视书写指导和巧用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处处都能
机顶盒是交互式电高的关键技术之一。从MPEG2解复用、视频编解码、视频输出、视频与音频的同步等方面介绍了DVB-C STB中的视频信号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