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逻辑三大源流之一的中国名辩逻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中世纪后,由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逻辑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各学科间出现前所未有的交叉、融合,以及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逻辑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得到长足发展,但其整体水平仍不高。鉴于客观存在的差距,研究者们开始反思、审视、归纳总结学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由此,涌现出了许多有关逻辑学研究状况的学术论文,如孙中原的“中国逻辑研究百年论要”、蔡曙山的“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及时总结了学科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学科建设进行适当规划和前景展望。但这些著作和论文多数是同行专家用定性的方式阐述,不仅难以避免研究人员主观认识的偏差,而且不易于揭示和探查学科发展的整体概况和趋势。为增强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说服力,从数学和统计学的角度对文献进行有深度的全面定量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在本文中笔者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新近我国逻辑学研究状况。笔者从以下7个方面对我国逻辑学研究状况进行分析:(1)学术产出力状况;(2)科研队伍状况;(3)学术影响力状况;(4)1996~2005年间逻辑学主要学术活动;(5)高校逻辑学研究;(6)我国逻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近期研究趋势及研究重点。其数据来源3个方面:(1)对国内权威的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库全文版、引文版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相关数据;(2)检索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等相关网站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3)参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高校‘九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选”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高校‘十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选”。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借助Microsoft office Access、Mathematica和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ocial Solutions)软件辅助研究工作的完成。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逻辑学的研究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估计,不仅及时总结了学科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而且今后的研究方向、目标等进行适当地规划,对促进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很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