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原因形成的疾病。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老龄人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骨折后长期卧床出现合并症,伤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造成中老年人莫大威胁。因此,骨质疏松症,各国医学界相当的重视。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三种类型。其中原发性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高代谢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低代谢型)。传统中医没有“骨质疏松“的病名,根据其所表现出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驼背等症状,一般将其归为中医的“骨痿”、“骨痹”或“腰背痛”等范畴。现代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辨证主要为肾虚髓亏与血瘀。 关于病理生理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激素水平改变、营养状况和活动程度是发病的关键因素。除了上述的三种情况外,免疫因素与遗传因素皆是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相关的机理。很早以前即观察到性腺功能衰退引起绝经后妇女骨质脆弱的事实,但直到不久以前才在成骨细胞中发现雌激素受体,使人们了解到雌激素不仅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吸收,而且有可能促进胶原合成,有利于骨形成。此外对钙磷代谢调节的三种激素,即甲状旁腺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3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骨转换过程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对骨及其他组织局部以自/旁分泌方式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提高骨吸收—骨形成偶联变化的规律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 在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评价方面,对如何变更患者生活模式的处方也进行了探讨。在营养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决定最佳的钙,磷用量及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量等。钙磷以外的矿物质如镁等微量元素的摄取这一方面已受到重视,认为治疗与预防骨质疏松症当确定最佳摄取量。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所占的分量不多,但是所发挥的作用却如同激素一般,分量虽小,作用很大。会妨碍钙、磷吸收与代谢的元素——铅、铜、铝、等。骨矿物质中的元素包含的非常广泛,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钙与磷。钙与磷骨矿物质中所含的比重也是最重的。骨质的丢失也可以说是骨中钙、磷的丢失,这一次我们所做的实验是借由去势后的大鼠陀模拟骨质疏松)来研究骨康对钙、磷代谢的影响。并且通过铝、锅、铅等易于引起骨中钙、磷丢失的微量元素来探讨骨康对于这些元素的作用。 本实验研究建立了四组的大鼠模型,分别是1、空白组2、模型组3、骨康治疗组4、阳性治疗组等,以卜均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主要是观察骨康对实验动物的微量元素影响,并分别与阳性药物组做对照,旨在探讨骨康的疗效。通过本次实验造模的方法和严格的实验指标检测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门)造模成功。 门)骨康能提高去势大鼠体内的钙与磷含量。 门)骨康的作用机理完全是通过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来达到治疗目 的。 (4)从钙与磷的角度来看,骨康与阳性治疗组的疗效是一致的。 (5)骨康治疗组中铜的量比阳性治疗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