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废水ABR厌氧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采油废水ABR和SBR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手段,研究其中ABR池中厌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进水、ABR活性污泥和ABR出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优势种群功能研究,共获得细菌16S rRNA基因有效序列38118条和真菌ITS序列41147条。ABR池内细菌主要来自于4个门和180个属,分别是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Thermotogae;从细菌属水平的群落组成上来看,主要是Desulfovibrio,Thermovirga,Marinobacterium,Thiomicrospira以及Methylophaga。ABR池内真菌主要来自于3个门类,分别是Ascomycota(62.31%),Basidiomycota(19.4%)和Zygomycota(3.73%)。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整个污泥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真菌的多样性在属水平上高于细菌,主要有Aspergillus,Alternaria和Cryptococcus这几大类。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分离ABR活性污泥中的兼性厌氧菌,从中筛选可以高效降解采油废水的兼性厌氧菌株。从ABR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11株形态各异的兼性厌氧菌株。大多数菌株在系统发育上与芽孢杆菌属关系密切,其中2株菌属于芽孢杆菌属,3株菌属于类芽孢杆菌属,4株属于短芽孢杆菌属。另外两株菌I2和WHM分别属于硫杆状菌属和冷杆菌属。通过优化降解条件,确定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采油废水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是50℃,接种量是1%,反应时间是24h。通过采油废水TOC和石油类降解实验,11株菌中菌株F2、Q3、WH1和I2既可以降解采油废水中的TOC,又可以除去采油废水中的油含量,因此可以用于构建工程菌处理实际采油废水。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筛选ABR活性污泥中的严格厌氧菌,了解厌氧菌的组成和功能。从ABR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8株严格厌氧梭菌,经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发现,ABR-1是Asaccharospora irregularis菌,ABR-2为产气荚膜梭菌,ABR-3和ABR-8为双酶梭菌,ABR-4是索氏梭菌,ABR-5是土芽孢乳杆菌,ABR-6和ABR-7与梭菌属的Clostridium uliginosum CK55~T和Clostridium tetanomorphum DSM 4474~T的相似性分别为98.48%和96.96%。8株菌功能上主要与采油废水中的碳源代谢和脂类代谢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肥胖病是白色成熟脂肪细胞(以下简称脂肪细胞)内脂质异常积累所致的疾病,表现为脂肪细胞体积的异常肥大和数量的异常增加。相关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可以清除胞质内的脂滴(lipid droplet,LD),自发去分化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称为去分化脂肪细胞(dedifferentiated fat cells,DFATCs)。DFATCs与脂肪细胞相比,干细胞标志因子SOX2上调,脂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由10榀高低错落的异形钢拱架排列构成,犹如多层次波浪,其优美的造型被公众誉为“海上王冠”,但却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不少难题。异形钢拱架最大跨度达15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历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外语教师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当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相关的探索仍有待继续。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其部分理论被应用于阅读教学研究中,比如不少学者从图式理论、关联理论或隐喻理论等角度进行过有益的尝试。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Lakoff(1987)在
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减少,全球水资源的不足和水污染现象的加剧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水回用技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回用到循环水中,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新鲜水,还能减少外排污水,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污水回用技术已经成为各工业单位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方向。天然气净化厂所属污水处理厂SBR等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设计流量约为30 m3/h。计划将处理后的污水作为补水进入二次循环水系统,减少补充的新鲜水,实现节能减排
近年来,脉冲激光加工技术在微纳制造、医疗、航天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属薄膜结构在工业、国防、军事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利用脉冲激光加工技术实现金属薄膜特
路基工程按土工结构物设计,不仅仅是提高路基的设计标准,更重要的是路基工程设计理念的更新,表现在路基工程设计的路基横断面、基床、路堤、过渡段、路基排水、坡面防护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