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利用纵向涡发生器强化相变特朗伯墙(简称相变墙体)通道内表面换热及其系统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相变特朗伯墙实验系统,在通道侧普通墙体表面加装定形相变材料,在相变墙体表面布置纵向涡发生器来强化表面换热。主要是针对直角三角形小翼涡发生器(ZSLVG)进行了高度和布置方式的优化,并将不同类型、有无中心冲孔的涡发生器分别布置在相变墙体表面进行实验研究,单值性的改变涡发生器的高度、布置方式,进行涡发生器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在相变墙体放热过程的液-固相变阶段,强化换热效果最好的ZSLVG高度是3cm;小翼对最佳前沿间距为0.2cm;小翼对间的最优列间距为15cm,其平均表面换热系数最高为9.0W/(m2·K),比无ZSLVG的工况下提高了43.77%;在相变墙体表面需强化换热区域的开始位置,布置单排ZSLVG的换热效果最好。对不同类型的涡发生器进行了比对性实验,实验采用ZSLVG的最佳布置方式,将6种不同类型的涡发生器分别布置在相变墙体表面进行实验,有直角三角形小翼、直角梯形小翼、直角矩形小翼、半椭圆三角形小翼、半椭圆梯形小翼、半椭圆矩形小翼,得出直角梯形小翼涡发生器的平均换热系数最高,为10.04W/(m2·K);半椭圆涡发生器间的换热效果相差较小。为了在提高涡发生器换热性能的同时还降低流动阻力,将迎流面积较大的直角梯形小翼涡发生器、直角矩形小翼涡发生器、半椭圆梯形小翼涡发生器、半椭圆矩形小翼涡发生器进行了改进,在涡发生器中心处开设0.8cm的圆孔。实验表明:中心冲孔可强化直角矩形的换热效果,降低直角梯形和半椭圆矩形的换热,对半椭圆梯形的影响较小。之后又对直角梯形小翼中心冲孔直径大小进行了改变,孔径分别有0.5cm、0.8cm、1.2cm,数据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中心冲孔直径为0.8cm时,换热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