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减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反应分析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传统的抗震和抗风设计方法,消能减震控制是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通过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上部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这是一种积极的抗震策略,目前已列入我国新抗震规范。因此,国内外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投入此领域的研究,但在消能器性能、阻尼结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目前国内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消能结构的弹塑性分析研究相对较少,且基本上都是采用简化的结构层模型。本文以消能减振设计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式——粘弹性阻尼结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消能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1)消能减震结构本文查阅大量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消能减震技术在材料、性能特点和工程应用上的最新进展,研究关于粘弹性阻尼器在力学计算模型及附加刚度、阻尼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 (2)恢复力模型恢复力模型的选择是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基础,本文提出用于消能结构弹塑性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统一四线型恢复力模型,并给出恢复力曲线上各特征点的计算公式。地震荷载作用下,四线型恢复力模型考虑了构件开裂、屈服、极限变形对刚度的影响,更合理的反映了结构实际受力变形状态。 (3)消能结构弹塑性分析研究了消能结构采用结构层模型或杆系模型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系数矩阵的计算形式以及目前国内地震动力反应计算的各种方法。分别给出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对应于层模型或杆系模型基于等效线性化理论的附加刚度矩阵、附加阻尼矩阵的计算方法。 (4)消能结构弹塑性分析程序采用Wilson-θ法编制了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解决了消能减震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计算问题。并在实例分析中验证了各种工况下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并对比了弹性假设计算和弹塑性计算的计算结果误差。 (5)不同框架形式的消能设计规律针对层模型分析无法解决阻尼器在同一楼层的优化布置问题,本文采用杆系模型编制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通过计算宏观的层间变形和更细化的杆件截面状态,判断三种常见框架形式中,弹塑性薄弱层及薄弱层中各构件塑性铰的出现规律,由此布置阻尼器,解决消能减震设计过程中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分布问题。
其他文献
上海碧玉蓝天大厦,地上46层、地下4层,地面以上结构总高228m。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纯钢结构两种结构方案中,选择了混合结构方案。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建
目前,低应变反射波法以其简便快捷的优势占据了基桩完整性检测的大部分市场,但对于桩身缺陷程度的定量分析,却是完整性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引入了遗传算法对
边节点是钢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构件之一,它的抗火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在火灾下的性能,所以研究边节点的抗火性能及其在火灾中的破坏行为和破坏模式很有必要。 本文的主要内
本文围绕合流排水系统雨水溢流井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和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溢流井稳态运行工况水力水质模拟计算.本文利用通用CFD软件Fluent,对溢流井模拟方法进行了研
本文应用三种域中的识别方法分别对斜拉索环境激励下斜拉索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获取斜拉索的固有频率,讨论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提出改进方法。 研究频域识别法中功率谱
我国对多高层钢结构的研究还处于起动阶段,尤其在西部地区,研究力度还不够,设计和施工各个技术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急需解决,以利于钢结构在我国健康快速发展。 近
由于岩土边坡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存在多维度、非线性、信息不完整等特征,较可能引发边坡灾害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如何准确地评价岩土边坡的稳定性,是一
作者对线弹性的上部结构的自由度,用动力简化,形成简化的运动方程。求解隔震结构的反应时,认为质量、刚度、阻尼矩阵是不变的,只是非线性力向量未知,将非线性力视为虚拟荷载。
结构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是自上个世纪30 年代发展起来的直接在结构物上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单一的检测方法回弹法、超声法的检测机理的局限性造就了这两种方法
纤维增强塑料(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由于其具有耐腐蚀、施工简便快速、几乎不改变加固结构外形以及加固效率高、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