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连续性代谢轮廓观察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管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不管是年龄的大小,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了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因而逐渐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重视。许多的动物和人体的实验已经尝试去阐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理,代谢通路,甚至试图去发现早期的诊断标志物,这些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加明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但是综合来看,这些实验限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往往是选择一个节点研究,无法做到对疾病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的追踪分析,因而本实验在借助代谢组学设备的前提下建立急性心肌梗死代谢轮廓和疾病区分模型,探索寻找对AMI早期潜在的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代谢物质和疾病的代谢通路,最终找到AMI的诊断指标以及新的治疗靶点,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方法:1.动物实验:购入5-7周(体重200g±20g)Wistar雄性大鼠7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的分为十个组,每组七只大鼠,分别是:假手术组,心梗术后1小时组,心梗术后2小时组,心梗术后6小时组,心梗术后12小时组,心梗术后24小时组,心梗术后48小时组,心梗术后72小时组,心梗术后1周组,心梗术后1月组。手术组的大鼠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对大鼠开胸结扎大鼠的前降支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模型,假手术组的大鼠进行相同的开胸,对心脏只进行穿线不结扎。心梗组和假手术组的大鼠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时刻监测心电图的变化,术后心脏超声的变化,病理的切片,代谢物质鉴定,通路权重分析,生命曲线分析。利用Accela超高相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技术对大鼠的血液和心脏,肝脏的组织标本进行代谢组学的分析寻找代谢产物,利用机器自带的Mzmine2.0数据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的整理,筛选和分析,利用SIMCA-P软件对数据建立疾病的区分模型(依赖其主成分的联合以及分析和最小偏二乘的方法),利用统计学手段中的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通路的影响,以及通路权重的分析,确定相应的代谢产物在各自通路中作用的大小,影响的权重,为进一步确定筛选出的代谢产物做出相应的确认和确定,进而利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生存曲线,分析出的代谢产物,进一步确认和寻找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最重的物质进而确定相应的代谢通路,指导后续的临床实验和代谢通路的研究。2.临床实验:为了使实验的更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收集临床实验的标本进行分析,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入院血液标本的收集(每份血液标本都征得患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标本记录患者的心梗发生时间及住院号等信息),对收集的血液进行上机前的处理,离心分离血清和血细胞,收集血清进行-80℃保存。后续的操作过程和实验代谢产物的确定以及代谢靶点的分析和代谢通路的确定,同动物标本。结果:本次试验在参考大量文献和动物实验的方法的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大鼠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的疾病模型,并利用临床和科研的手段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确保动物模型的建立的成功,利用心电图监测动物的心电活动,心梗后动物心电图的ST段明显抬高,心电图表现出了典型的心肌梗死的形态,心脏的超声监测显示射血分数减低,心室前壁的运动功能减低,主动脉流速减低,对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切片显示:心梗区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的水肿,坏死,纤维化等心梗的特征。对于临床收集的标本,和健康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联合的统计学分析,排除年龄,并发肝脏和肾脏等疾病的外周疾病的人,从200个血液标本中提取出43个病人的血液进行了实验入组分析,所有的这些标本都有临床的心电图,超声心肌生化和造影等证据佐证。对所有的动物血清和临床人的血清进行超高相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的技术平台进行分析,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成功的建立了大鼠的血液的代谢轮廓,人血清标本的代谢轮廓,对于成功构建的代谢轮廓进行了相应的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的处理得出了初步相应的代谢性标志产物,对获得的初步代谢产物带入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相应的代谢物的分析和代谢产物的分析,得出了相应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对获得的影响权重较大的代谢产物和通路进行生命曲线的分析,在动物血清和人血清联合的分析得出了血清获得的一致的代谢产物:Lyo Pc(18:1(9z)),Phytosphingosine,LPA(0:0/16:0),Sphinganine,Cer(d18:0/12:0)并对这几种物质做了连续的疾病相关变化分析,这几种物质的代谢通路主要与急性心肌梗死后,鞘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的代谢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个急性发病和急性引起机体剧烈代谢变化的疾病,这种疾病可以导致全身的代谢发生改变对事发器官心脏和周身的主要代谢器官都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情况下,心脏,肝脏,肺脏等器官发生了明显的代谢组学的变化,在综合了实验动物和临床标本的血液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对心肌梗死事发后影响机体最终的几条通路变化分别是:鞘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的代谢通路。其相对应的代谢产物分别是:Lyo Pc(18:1(9z)),Phytosphingosine,LPA(0:0/16:0),Sphinganine,Cer(d18:0/12:0)。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以竖向微通道(由14个1.2 mm x0.6 mm的平行流道微通道组成)为吸收器,以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为聚光器的太阳能集热器.利用微通
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仿真的气路故障预警方法.首先,根据模块化思想建立了燃气轮机性能仿真模型.然后,为解决固定阈值报警在燃气轮机变工况运行过程中的局限性问题,提出基于模
将NH1500 kW风力机作为原模型,在其(主风轮)前安装同轴、同向和同转速旋转的小风轮(副风轮),得到双风轮风力机.副风轮设计成直径为26 m,叶片数依次为8~12的结构,得到五种双风
针对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被控对象大时延和入口NO_x浓度、烟气流量测量准确度低导致出口NO_x浓度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提出基于SCR入口NO_x浓度和烟气流量预测值代替实际测量值的出口NO_x浓度控制策略,提前预知参数变化趋势以及时准确控制。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主要影响因素与入口NO_x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氧量、热量及煤量的烟气流量预测模型,且基于预测模型设计带有动态环节的
基于开源软件FAST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法,建立干扰自适应性控制模型并用于海上浮式风力机独立变桨距控制,且与FAST基础控制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