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超新星爆发机制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对超新星前身星阶段的相关物理过程及对II型超新星瞬时爆发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综述了与II型超新星爆发机制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包括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及引起恒星不稳定塌缩的物理因素;超新星的分类特征及超新星前身星的结构,特别是2000年后Woosley等人给出的前身星模型;II型超新星爆发机制及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论述了II型超新星爆发数值模拟中相关物理因素及其数值处理方法。包括核统计平衡分析、电子俘获的一般分析方法、“四粒子”模型的物态方程、广义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方法和数值模拟差分方法。详细讨论了新的前身星模型对铁核塌缩、激波传播、爆发能量的影响及探讨了初始激波能量大小的定义。 超新星的前身星及其核心区的结构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后来的演化模式。超新星爆发的演化模式对前身星模型给定的物理参数非常敏感,这些参数影响着超新星爆发的条件和爆发结果。本文通过使用2002年Woosley提供的新前身星模型数据,重新探讨了前身星模型对铁核塌缩、激波传播、爆发能量的影响及探讨了初始激波能量大小的定义。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下,因初始密度变化的影响,前身星质量为11Mˉ、12Mˉ、13Mˉ的超新星,塌缩时间?(1)collap缩短了,但15Mˉ的塌缩时间却延长了。此外,这四个模型的Ms、中心密度?cmax都增大了,Ms的增大缩短了激波传播的距离,?cmax的增大使激波反弹更有力,两者都有助于激波的传播。同时,由前身星为11Mˉ、12Mˉ两模型的数据比较可知初始温度的增大会加速星核的塌缩。在激波传播过程中,新模型的激波传播比王贻仁等的模型是先快后慢的,但在传播时间上相近。而在爆发能量方面,由于内结合能¢EHb的增大及光裂解能量Edis,中微子能量损失¢Eo的减小,有效的提高了激波能量。在探讨激波初始能量的定义时,通过对12个模型的考察,认为以选取E(4)shock、E(5)shock的定义较为合适。这些结论说明新前身星模型对超新星的铁核塌缩、激波传播及爆发能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于超新星爆发机制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CuAlO_2(CAO)p型透明导电薄膜是1997年Kawazoe等人基于价带化学修饰(CMVB)理论,首次制备出的铜铁矿结构p型直接带隙透明氧化物薄膜。它的成功开发为实现半导体全透明光电器件,如透明二极管、透明晶体管提供了可能性,也推动了传统意义上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到透明氧化物半导体(TOS)薄膜的发展。CuAlO_2已经成为当前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Cu靶和Al靶直
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吸引了科学家们浓厚的兴趣。这些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低温时,母体化合物会发生结构相变和反铁磁相变。对母体化合物进行电子或者空穴掺杂,结构
摘要 互联网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度发展,金融业也在悄无声息中不断的改变和创新。“互联网金融”正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保险行业从中获得的机会和增长尤为显著。如何从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本文基于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量子信息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核心是用可控的量子系统来进行信息处理和量子模拟,其主要内容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
核天体物理领域中超强磁场的相关研究表明:磁星外壳层热核反应都与磁场密切相关。磁星的超强磁场不仅影响热核反应率和最终元素丰度,而且还影响磁星的中微子能量损失率,最终影
生物体内的很多生理过程都涉及到蛋白质、DNA和RNA等高分子的迁移,例如,DNA和RNA穿过核孔,蛋白质穿过薄膜,病毒注射入细胞等等。由于其在生物技术上的重要价值,科研工作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