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旅游业迅猛发展,在它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本文从风景区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入手,以入口公共服务区域为重点,关注其地域性特征的体现。这正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希望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将这一原则进行实践、延续和发展。风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是游客进入风景区后的第一站,相当于一首美妙音乐的的序曲,好的序曲可以使听众沉醉于整首乐章,优秀的风景区入口设计亦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引导其深入整个风景区而流连忘返,所以其规划在整个景区的开发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研究。第一章关注当前风景区开发中普遍存在的开发与保护不能并行的问题。介绍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风景区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几种观点;解释了课题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了国内外风景区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发展状况;最后指出问题所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风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的研究对象、历史变迁、选址和布局。第三章详细阐释了风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的分类、内容、组成要素,并说明了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序列及入口服务区域容量的计算方法。第四章分析了山西省风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的地域性特征,从自然条件、文化因素和地域性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对山西省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景区的研究,详实地说明了项目设计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也表明其发展也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而如何使珍贵的地域性特征得以延续是本文最终要探索的问题。第五章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安国寺风景区为例,对第四章提出的问题进行实例解答。安国寺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规划设计关注风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及其地域性特征,深入剖析了地域性特征的延续在风景区入口公共服务区域规划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初步实践了体现地域性特征的设计方法。第六章对地域性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地指出只有从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域性特征出发,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把握经济性和生态性原则,充分贯彻“因材施用、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结合经济学中的环境资源获取经济性原理、生态学中的“适度干扰”、文脉设计等原则,才能实现风景区建设中经济性和生态性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