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应对气候变暖和新能源短板的新的产业革命和工业文明。世界各国为了占领低碳发展制高点,争先开展低碳研究。除此之外,中国还要应对经济结构转型、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问题。国务院研究中心预测,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期至2030年。这也就说明,中国的产业仍将以制造业为主,环境污染还会恶化,碳排放还会增加。因此,对于我国制造业低碳化升级路径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通过能源、环境、制造业发展及制造业国际大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非低碳现实。然后沿着两条主线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低碳化升级路径。一条主线是:从产业结构出发,采用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演化理论,分析制造业企业与集群的低碳化升级路径,并探讨了制造业集群低碳化协同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另一条主线是:从碳排放出发,先用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指数理论,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产业结构变化、国际化进程,对中国低碳和南方低碳两支概念股的研究得到发展低碳经济主要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结构和低碳消费方式四个方面着手的结论;然后,用EKC模型和碳排放分解模型对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各个因素影响下的制造业低碳化升级路径选择。 论文最后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及制造业集群复杂系统的低碳化升级路径,从企业低碳化协同演化开始,制造业集群随之进行。制造业集群的低碳化协同演化过程,一般是从竞争性协同演化向合作性协同演化发展。集群内产业链间协同演化和企业间协同与抑制的共同作用,实现了企业与制造业集群低碳化动态升级。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能源、消费、城市低碳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都不大,而生产环节始终都是碳排放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产业规模的扩张又占有绝对主导性。制造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提前的具体措施有:①碳排放由治理型向防治型转变;②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制造业内部结构;③改进生产设备,加大能源调整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走低碳化生产路线;④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