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获得感”一词,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教育部强调高校要打好思政课质量与水平提升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获得感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硕士生通过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所引起的积极体验与行为变化,由知识掌握、情感激励、信念形成、行为导向等相互联系的四个要素构成。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促进硕士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硕士生思政课学情,根据相关理论及访谈,对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调查问卷”,选取了浙江、湖北、湖南地区3所高校576名硕士生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等,发现本研究所提出的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概念具有合理性,编制的“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相依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发现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总体较高,并具有层次性、相关性以及差异性等特点,以及存在选修课程知识掌握情况欠佳,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作用发挥不强,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3)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时发现,个人因素是影响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性因素,社会环境是重要性因素,教师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家庭环境是间接性因素。同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师因素通过个人因素来影响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4)根据调查结果,在本研究相关调查结论基础上,对提升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出如下对策:第一,硕士生个人要激活主体性,理性认知硕士生思政课设置的特殊之处与价值所在,善学善思主动求索。第二,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人才政策,优化网络环境,为硕士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第三,硕士生思政课教师要倾心付出,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散发个人魅力,注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维训练,增强教学实效;第四,充分发挥家庭在硕士生思政课教育中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