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要素,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才能使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才能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组织、市场、文化等诸多因素,其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迁移、保健等手段来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我国区域之间在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水平显著不同。因此,应结合各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一套以适合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更切合实际,更具实际价值。延安作为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具体表现为一是延安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大,但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非农就业能力、健康状况都比较差。二是延安市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三是农业科技普及率低,农业科技服务跟不上,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四是农村医疗服务滞后,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本文立足延安,根据延安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延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要求,构建了延安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