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针刺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与挖掘针刺的经济学优势,为中风病吞咽障碍患者寻求更为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案,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病吞咽障碍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自然分组,分为针康组和针刺组,其中,针康组30例,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30例,仅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对中风病的基础治疗。研究周期共2周。1.临床疗效评价(1)基于FOIS评分的疗效比较: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进行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对比。(2)基于NIHSS评分的疗效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对比。2.卫生经济学评价(1)基于FOIS评分的卫生经济学评价:采用FOIS评分作为效果值指标,与吞咽障碍相关治疗成本对比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计算成本效果比(CER)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2)基于NIHSS评分的卫生经济学评价:采用NIHSS量表作为效果值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治疗成本对比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获得成本效果比(CER)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3)基于QALY的卫生经济学评价: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用指标,通过基于SF-36的英国SF-6D效用评分模型计算健康效用值后采用曲线下面积法计算针康组和针刺组的QALY,与总成本对比,进行成本效用分析,获得成本效用比(CUR)及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4)敏感性分析:从针刺成本提升10%、康复成本降低10%和针刺成本降低10%、康复成本提升10%两个方面进一步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1.基线比较:针康组与针刺组之间基线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基于FOIS评分的疗效比较:经治疗,针康组的FOIS评分由5.00(5.00,6.00)提高到6.00(6.00,7.00),针刺组的FOIS评分由5.00(4.00,5.00)提高到6.00(5.00,6.00),各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及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NIHSS评分的疗效比较:经治疗,针康组的NIHSS评分由7.50(6.00,9.25)降低到4.00(3.00,6.00),针刺组的NIHSS评分由7.50(5.00,8.25)降低到5.50(4.00,7.00),各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及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卫生经济学评价:(1)基于FOIS评分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FOIS评分相同,因此采用最小成本分析,结果显示,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针康组所需成本为2520元,高于针刺组所需成本1620元。(2)基于NIHSS评分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成本和效果值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每降低1分,针康组所需成本为1043.33元,针刺组所需成本为810元,针刺组具有更低的成本效果比。针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要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针刺组所需的花费低于针康组。增量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相比,针康组的NIHSS评分每提高1分,需多花费1354.45元。(3)基于QALY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成本及QALY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显示,针康组每获得1个QALY所需的成本为4498.95元,针刺组每获得1个QALY所需的成本为1485.97元,治疗期间针康组获得的QALY低于针刺组,以至于ΔQALY<0,和针康组相比,针刺组花费的成本少,且获得的QALY更多,属于优势方案,针刺组具有更优的成本效用优势,后续无需再进行增量分析。(4)敏感性分析:从针刺成本提升10%、康复成本降低10%和针刺成本降低10%、康复成本提升10%两个方面进一步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成本变动并未对上述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产生影响,提示上述结果可靠。结论:1.针刺联合康复治疗与单独使用针刺治疗疗效确切,且与单独使用针刺治疗相比,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疗效更优,但在吞咽功能恢复方面、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方面和生命质量及长度的综合改善方面单独使用针刺治疗更具有经济性优势。2.在经济基础夯实,基础设备完善,更为看重疗效最大化的各三甲医院、大中型城市,更宜普及针刺与康复的联合应用;在经济实力相对不足,医疗资源较为局限的基层医院及贫困山区等,更适宜单纯针刺治疗的推广普及。针刺值得开展后续研究完善针刺的选穴方案、针刺手法、治疗频次等,寻找优势方案,增强疗效,加强针刺理论体系与应用体系的建设,达到“因病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推动针刺标准化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不同结构的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和环糊精聚(准)轮烷根据其形状进行了归类,详细介绍了不同形状环糊精聚(准)轮烷的制备方法,主要对主、客体的选择原则和封端技术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基于环糊精聚(准)轮烷在新型材料、生物医学和分子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并对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本工作以对称二环己基取代六元瓜环(CyH2Q[6])为主体分子,3-吡啶甲酰肼(NH)为客体分子,利用核磁共振(1H NMR)、等温滴定量热(ITC)、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研究客体分子与瓜环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可以观察到客体分子通过离子-偶极和氢键与瓜环端口羰基氧相互作用,以及基于瓜环外壁正电性与无机阴离子之间形成的配
基于聚合物胶束的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从而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在化疗中不必要的系统毒性和副作用,但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往往面临着合成、纯化难度大以及载药率低的挑战。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还原敏感自组装聚合物胶束系统mPEG-β-CD/Ad-SS-CPT,实现了喜树碱(CPT)的高负载,以及在还原性环境下的选择性药物释放。主客体超分子聚合物胶束利用聚乙二醇修饰的β-环
报纸
学位
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作用优势,但近年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笔者在回顾中药外用制剂发展历程、概述中药传统和现代外用制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外用制剂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外用制剂与口服、注射制剂有“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中药外用制剂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关键物质基础不明、外用吸收效率低和慢性创面难以愈合三大关键问题,有望通过仿生膜分离技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结合经络拍打应用于偏瘫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住院部脑病科收治的150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A组行常规干预,B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行经络拍打干预,C组行运动想象训练结合经络拍打干预。对比3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及运动能力。结果:C组干预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及运动能力均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
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西藏未来发展的搭建者,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输入,因此,了解西藏各民族大学生对"和合"文化的认同情况,加强西藏的大学生对"和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于西藏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帮助,会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针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低,共价聚合物在低渗透油藏驱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简洁地介绍了超分子聚合物的基本概念;综述了超分子聚合物在驱油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超分子聚合物驱新技术在提高低渗透采收率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综述近年来太阳能制氢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太阳能聚光和非聚光两种采集方式及其与制氢技术相结合的特性,分析了光解水制氢、光热制氢及太阳能耦合电解水制氢的技术优势和不足。最后结合电力成本从制氢经济性角度对多种太阳能耦合制氢方式的成本进行了比较总结,为我国太阳能制氢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