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3+,Yb3+掺杂氧化镥钆透明激光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选用柠檬酸凝胶燃烧法制备Er,Yb:(LuGd)2O3陶瓷粉体。通过对制备的粉体进行XRD和SEM测试得到粉体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Gd3+掺杂摩尔分数为35%,煅烧温度为1000℃,溶液pH值为7,Er3+掺杂摩尔分数为4%,Yb3+掺杂摩尔分数为3%。选用冷等静压进行坯体成型,选用真空烧结法制备Er,Yb:(LuGd)2O3陶瓷,通过对陶瓷样品进行SEM和透过率对比得出陶瓷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烧结温度1800℃,烧结恒温时间20h,添加正硅酸乙酯,双面抛光处理。通过对陶瓷粉体进行XRD测试,得出粉体的XRD谱图与Lu2O3的标准卡片(PDF12-0728)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已生成立方相的粉体。通过对粉体进行红外光谱和能谱测试,得出粉体基本无杂质存在。通过对陶瓷粉体进行SEM分析,得出粉体的平均粒径为40-60nm。通过对陶瓷粉体进行上转换光谱测试,得出样品在563nm和661nm处出现较强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r3+的4S3/2/2H11/2→4I15/2能级跃迁和4F9/2→4I15/2能级跃迁。通过改变Er3+和Yb3+的掺杂摩尔分数,得出了Er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Yb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3%,并讨论了Er3+-Yb3+体系的发光跃迁机制。通过对陶瓷样品进行透过率和吸收光谱测试,得出陶瓷样品在可见光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68.7%,在中红外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70.9%。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修饰电极方法构筑了基于Preyssler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薄膜。首先采用层接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构建[Na P_5W_(30)O_(110)]~(14-)(简写为{P_5W_(30)})或[KS_5W_(30)O~(110)]~(9-)(简写为{S_5W_(30)})、氧化石墨烯和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乙烯亚胺相互作用形成复合薄膜。其次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对玻碳电极表面的Preyssler型多金
结合新闻工作实践,就如何用百姓视角写活经济新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包括用百姓视角确立经济新闻主题、关注百姓身边的经济现象、选取百姓感兴趣的经济话题三个方面,阐述
纳米材料的尺寸在100nm之内,具有与普通材料不同的若干特性,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在光、电、力、磁、声等领域
天然产物7-苯基-4,6二庚炔-1,2-二醇是兰州大学植物化学研究所王锐等人于2009年从三叶鬼针草中分离得到的,并且确定了该天然产物的相对构型。而天然产物Schweinfurthinol是Tamboue Helene等人于2000年从非洲樱桃橘中分离出的,但该天然产物的绝对构型没有给出,这两个化合物具有相似官能团,都属于含有多个羟基具有手性中心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介绍了这两个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