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但近些年由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的大规模爆发给番茄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造成了严重损失。该病毒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双生病毒,严重影响番茄品质和产量,甚至可以造成番茄绝收。目前该病毒病在上海郊区也有大面积发生,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几年来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中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解决该病害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而开展番茄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品种资源的抗病鉴定、评价工作,则有助于建立番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抗源材料,促进番茄抗病育种水平的显著提高。本研究对上海农科院园艺所番茄组提供的番茄材料进行病毒病和抗病基因的鉴定,并在大田中用自然传毒的方法对分子鉴定的抗性基因结果进行验证。经鉴定含纯合抗性基因的株系,则可用于杂交育种,从而培育出更多优良的含复合抗性基因的品种。该实验对番茄抗病育种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从上海、山东、河北地区采集了表现为黄化曲叶病的番茄样本,用兼并引物PA/PB扩增,均得到500bp的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分析,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各地区TYLCV分离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同源性均超过98.9%,而与其他双生病毒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对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抗双生病毒的番茄抗性材料提取DNA,利用已经报道的分子标记,初步分析这些材料携带抗病基因Ty-1、Ty-2、Ty-3。目前番茄材料中含有最多的抗性基因为Ty3,其次是Ty1-1,最少的是Ty2,其中含有Ty-3/Ty-3(纯合抗病)的田间均表现为抗病。并对分子标记结果与田间试验符合率为97.3%。构建了侵染番茄的两种双生病毒(HaNHK7与PaLCCNV)侵染性克隆,致病性测定表明,均可以系统侵染番茄、本氏烟并表现明显症状,HaNHK7侵染性克隆能侵染番茄和本氏烟,产生叶片向下卷曲症状;PaLCCNV侵染性克隆也可以侵染番茄和本氏烟,导致其叶片向上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