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疑义考辨七则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对于《论语》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甚至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论语》学。然而,解读研究《论语》者越多,歧解纷纭、疑义遍存的情况就越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版本差异、记录体例等客观条件,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诠释空间。另一方面,学派学风、政治目的等主观因素,使得研究者在《论语》具体语句的释读上存有较大分歧。我们在学习各家《论语》研究的专著时,尤其是学习《论语》之诸多疑义与歧解时,随着眼界的开阔、问题的发现、思路的启迪,对现有各家注解中的许多观点多有不赞同之处,存疑者远大于本文所列七则之数。然而,由于资料占有量的限制和研究能力的局限,我们只能对《论语》中的七则进行翔实可靠的考辨。《论语》疑义考辨从正诂、辨音、句读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对“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一章、“饱食终日”(《论语·阳货》)一章、“譬如为山”(《论语·子罕》)一章、“子见南子”(《论语·雍也》)一章、“好行小惠”(《论语·卫灵公》)一章、“周公谓鲁公”(《论语·微子》)一章、“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一章等七章内容进行考辨。每章开篇,先说大意,其考辨内容都基本包括三个部分,即“前注存疑”、“词句辨析”、“结论与意义”等,侧重点不同,或有不同变化。最后,总论《论语》疑义考辨的训诂学意义,阐述学术态度,总结训诂方法,力求使后来之学者在研读《论语》乃至其他经典的过程中得到些许启发。通过考辨,不难发现:“有教无类”一章并非是对“施教者”的要求,而是对“受教者”的希望,所表达的意义当为“获得教育没有需要遵循的固定模式”;“饱食终日”一章并非是鼓励“无所用心”之人掷采下棋,而是对那些“非君子”之人的最低要求,既“吃饱饭,玩玩游戏,只要不做出违法乱纪、不合于礼之事就可以了”;“譬如为山”一章并非是要人们持之以恒,而是要善于放弃,既“当发现自己一直争取、坚持的东西根本不适合自己时,即使前面做过再多的努力,也要及时地收手、放弃,避免钻牛角尖”;“子见南子”一章中的“否”字当读作“pǐ”,“厌”字当读作“yā”;“好行小惠”一章中的“好”字也不读“hào”而读“hǎo”,既“以躬行实践为好,以私恩小利为小”;“周公谓鲁公”一章句读当为“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吾不试故艺”一章“不试故艺”无需断开,意为“不触犯旧有的准则”。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践行。市政道路绿化建设是创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道路绿化不仅可以缓
刘长佑于同治初年出任直隶总督,是因为畿辅地区陷于多种"匪乱",清廷期望靠他平乱致治。其任间,只能以在外督军作战为主,驻衙署时间较少,对其他政务的操理受限,不过,创始"练军"之
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城市
研究了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环己烷在不锈钢间歇反应釜中的无催化氧化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浓度、溶剂及反应器壁对环己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研究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水肥配比对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研究,探索通过调控水肥配比和N素形态配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施肥模式。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日益提高,环境建设方面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提高工程质量,对推动园林施工施工管理水平、提高
包括翻译立法在内的语言服务立法,是翻译行业职业化进程中从"无序市场"实现"行业自治"的必要保障,是对行业伦理的必要补充,是翻译行业从"自律"到"他律"的必然结果,标志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