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韵律特征,属于超音段层面,在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和汉语分别具有其独特的韵律特征,中国不同地区的方言也拥有其显著的韵律特征。英语学习者在习得韵律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其本族语韵律的影响。然而,国内目前关于方言区英语学习者韵律特征的研究甚少,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基于对比分析假说,本文旨在从重音分布、调群切分、语调模式三方面对比研究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美国本族语者附加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美国本族语者朗读附加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分别是什么?2.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美国本族语者朗读附加疑问句的韵律特征有什么差异?3.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通过AESOP-CASS(Asian English Speech Corpus Project-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语料库,随机选取了24名分别来自长春、大连、哈尔滨、沈阳的英语学习者(每个城市3名男性和3名女性)和6名美国英语发音人(3名男性和3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朗读的14个附加疑问句作为研究语料。14个附加疑问句被划分为“常恒型”(肯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尾)及“颠倒型”(肯定陈述句+否定疑问句尾,否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尾),基于自主音段节律理论,运用Praat标注软件、采用ToBI和IViE相结合的标注系统,进行标注及数据提取。后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导致差异的外部因素时,为确保客观性及科学性,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本研究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重音分布方面:(1)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重音分布相对分散,而美国本族语者的重音分布相对集中且较一致。(2)在“否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尾”的附加疑问句中,大多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将重音放置于否定动词上,从而突显陈述句的否定意义,但仅有很少一部分美国本族语者也将重音置于否定动词上。(3)14个附加疑问句中的所有实词都被不同的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作为重音突显,虚词的情况也相同。而美国本族语者重音分布规则。(4)探究重音和词类的关系发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将动词(32%)作为重音占所有词类的比列小于美国本族语者(41%),将助动词(8%)作为重音占所有词类的比例大于美国本族语者(2%)。在调群切分方面:(1)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在“否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尾”的附加疑问句中调群最多。(2)在各类附加疑问句中,与美国本族语者相比,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调群多且短小。(3)在“肯定陈述句+否定疑问句尾”的附加疑问句中,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将附加疑问句的两部分视为中间短语加语调短语,而美国本族语者更多地将其视为两个语调短语。(4)在“否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尾”的附加疑问句中,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调群切分类型多于美国本族语者,且多于其在“肯定陈述句+否定疑问句尾”的附加疑问句中的调群切分类型。在语调模式方面:(1)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和美国本族语者朗读附加疑问句语调模式方面的差异主要出现在附加疑问的陈述句句尾,在此处,两组发音人的语调有时甚至相反。(2)在附加疑问句的疑问句尾中,美国本族语者的LZ值曲线低于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且平缓。(3)当附加疑问句中包含多音节词时,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对整个句子的语调模式掌握不灵活。当美国本族语者使用“L*HL”或“H*L”时,相对应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使用“H*L”或“L*”。(4)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对于“否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尾”的附加疑问句语调掌握优于其他两种附加疑问句。同时,基于韵律迁移假说,本研究发现导致差异的原因有两方面:(1)内部原因包括汉语与英语的差异,汉语普通话与东北方言的差异。(2)外部原因包括英语教育者对韵律特征的教授不足,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对韵律特征相关知识习得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此研究结果对以后同类研究及英语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及指导意义如下:在理论方面:(1)本研究可作为AESOP-CASS项目研发相关软件修正中国不同方言区英语学习者韵律特征产出的理论参考。(2)本研究可为日后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韵律特征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在教学方面:(1)英语教育者及学习者应分别尽早地传授、习得韵律知识,以便学习者形成良好的韵律产出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英语语音教学分析软件Praat等应被大量地纳入英语韵律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