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榴是一种集生态、经济、营养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于一身的优良树种,应用广泛,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石榴作为我国的特色果品,在国内的栽培范围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丰富的品种和优良的品质成为中国石榴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石榴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历程,对石榴的起源、栽培、分布等情况进行整理、研究,概括总结,可为石榴产业的发展提供史鉴作用。本研究对石榴的起源、演化及其在中国传播进行了探讨,并对石榴产业发展作了展望。石榴是起源于中亚的一个古老树种,也是历史上栽植较早的果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查明:四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石榴栽植。从“安石榴”、“涂林”等石榴名字,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和“安石国”分析我国石榴的来源。最终查明石榴不是张骞直接带回国的,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并没有机会带回石榴,应该是由当时派遣到其它国家的使者带回的。石榴的来源国不是安石国而是安息国。也不是从“安石国”得到的“安石榴”的名字,而是“Arsak”译音。史料表明石榴在中国的传播路线:西汉石榴传入中原后种植于都城长安御花园的“上林苑”与骊山的温泉宫(今陕西临潼华清池)内。后由峄县人汉元帝丞相匡衡从西汉皇苑中引入山东峄城。从西汉国都长安传至东汉的都城河南洛阳,再以洛阳为中心地区分别向南部的湖北、湖南以及北部的河北等地扩展,传播的同时品种出现分化,各地形成各自的优良品种。到唐朝石榴的种植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后因历史不断变化,到解放前夕石榴栽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资源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才逐渐重视石榴资源的研究。石榴在我国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和自然选择形成了多样的品种与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石榴品种类型289个。按照气候、地理、生态条件划分,我国石榴分为8个主要产区:陕西关中产区、河南产区、山东枣庄产区、皖北产区、四川攀西产区、滇北产区、滇南产区、新疆产区。目前我国主栽优良石榴品种有:泰山红石榴、青皮软籽石榴、临潼大红袍石榴、临潼净皮甜石榴、临潼三白甜石榴、御石榴、大青皮甜石榴、峄县软籽石榴。
其他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制造中心从欧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地迁入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随着和大部分行业的竞
河北邢台谈话石墨矿含矿岩组大和庄组分为四个岩性段。石墨含矿(矿化)层位为大和庄组二段及四段下部和中部。石墨含矿(矿化)层(段)有7条,分属上述三个矿化层位。石墨矿体有两
<正> 支原体所致的畜禽各种疾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如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鸡毒支原体引起鸡、火鸡
塔里木一中朝两个准地台相关构造-岩浆带中,有两个巨大的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型磷矿成矿带。塔里木准地台北缘巴楚-柯坪区、黑应山区、焉耆县胡拉沟区、赛列克布拉克-且干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层赋存于新近系古新统塔贡组中,主要含钾矿物为光卤石,少量钾石盐。成矿期塔贡组及钾盐矿层主要受北西向的边界断裂及塔贡向斜控制;成矿期后钾盐矿层主要
中朝准地台中石炭统本溪组可分上、下两段,上段属海陆交互相夹沼泽相沉积,含不稳定的黄铁矿一层;下段则为陆相,其底部奥陶系风化面上分布生物成因的沉积型硫铁矿或山西式铁矿及G层
我国的农业水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质污染迅速,水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提出深化水价改革,建立节水型社会等可行
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创作多聚焦乡村和基层生活,通过对底层民众人物形象与生存状态的展现,对地域民俗风情的创造性展示,以及对基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描摹,在营造
封章太炎先生的研究已涉及到他的方方面面,而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本文当试对章太炎语源学理论造行研究,此裸题属於章太炎捂言学的范畴,而封章太炎的研究阴始最早且持续最久
培训,作为获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对于生产制造企业,因为生产车间操作员工直接接触生产,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与成本。因此对于车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