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濒危大型真菌保护生物学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优先保护评价体系的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受威胁状况评估、濒危种类的解濒技术等。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以及文献查阅及专家咨询等手段获得大型真菌的野生种群及生存状况的基本数据。建立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濒危状况和优先保护顺序做定量化评价。共评估受威胁大型真菌38种,其中有极危种2种,濒危种4种,易危种10种,近危种9种,无危种13种;在保护的缓急程度上,属于特级保护的有3种,属于一级保护的11种,二级保护的9种,三级保护的9种,暂缓保护的5种。通过案例分析的验证,此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划分受威胁的大型真菌物种的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级别。根据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的评价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受威胁大型真菌红色目录”,此红色目录共包含68个种,按照IUCN的濒危物种等级标准将每个物种按量化评价的结果划分为“极危(CR)”2种、“濒危(EN)”4种、“易危(VU)”10种、“近危(NT)”9种、“稀有”9种“数据缺乏(DD)”34种。建议对红色目录中的不同等级的物种给予不同的保护力度,数据缺乏的种类应该在今后野外调查工作中补充。对掌状玫耳的濒危机制研究发现,掌状玫耳的孢子萌发率低,菌丝发育过程中容易形成分生孢子,菌丝生长最适合的pH范围狭窄,子实体发生发育对特殊环境的依赖性等是其野生种群十分稀少的的内在因素;人类活动导致湿度较大的原始森林的面积的锐减是其濒危状况的外在环境因素。建议进一步进行其野生分布的生态调查、对分布点及时划区保护,并加以种群增殖干预等手段进行保护。对榆干离褶伞的濒危机理研究发现,虽然在人工条件下容易形成子实体,但子实体的发育及孢子的大量弹射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强,基物的选择范围较小等因素是其野生种群十分稀少的内在因素。人类直接采集、环境变化等外在压力也导致其种群的稀少的重要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强其生态调查研究的同时主要保护榆干离褶伞的生存环境以及其生长的基物。对其确切己知的分布点做定位研究,对分布点及附近区域的所有生态环境的进行整体保护并加以种群增殖干预。此外,加大其推广力度,使其栽培规模和质量逐渐提高,可以间接地减轻其野生种群受人为直接干扰的压力。本研究还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以及调查过的其他一些地区的珍稀大型真菌资源做了离体保存。共保存菌株72号,70个种。有17种为中红色目录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红色目录物种的迁地保护问题。共成功栽培野生大型真菌16种,木腐菌15种,虫生菌1种;其中的6种未见人工栽培报道。在6种新栽培成功的种中,红色目录种2种。
其他文献
镍锰酸锂(LNMO)是一种高电压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受制于传统正极材料面临的成本及环保等压力,这种新型材料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电正极材料之一。本文对《镍锰酸锂》国家
研究了氨水介质中痕量镍阻抑高碘酸钾氧化靛蓝胭脂红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痕量镍的新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在0mg/L-0.45mg/L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85μ
高校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高校的档案管理错综复杂,需要不断的创新研究。
综述了国内外地下土壤、含水层DNAPLs污染的迁移机理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在10目防虫网钢管大棚中,在油菜初花期人工释放不同密度蜂群的意蜂,探究其对油菜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有效角数、单角籽粒数、千粒重、有效结角率和实收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院二
根据公众对空气质量知情权的需要,构思了基于R IA与W ebG IS的空气质量信息服务设想,介绍了R IA技术和与F lex平台有关的情况,以及M acrom ed ia F lex体系结构,并根据社会化空气质量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开发了基于F lex与W ebG IS的空气质量信息服务系统,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把马克思道德理论解读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式的。总体上看,这些学者的论述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