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楼板形式是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在技术成熟的日本和德国,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常用厚度为180mm~250mm。但是,我国国标图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5G366-1)》推广的叠合板厚度只有130mm左右。这导致钢筋桁架对混凝土底板承载力提高并不明显。这一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钢筋用量较大。相比之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钢筋用量较少和抗裂性能较好等优势。此外,目前国内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标准图集仍停留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06SG439-1)》(06年发布),且底板均为预应力平板。因此,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抗弯性能,以及未来装配式建筑中它取代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底板的可行性,这些问题仍具有较大的探讨空间和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1)为了定量分析钢筋桁架对底板承载力的贡献,选取3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底板,从底板厚度、钢筋桁架高度、上弦筋直径等方面,进行施工验算分析,计算出钢筋桁架对底板承载力贡献的影响,提出对国标图集的修改意见。(2)为了研究验证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实际受弯性能,完成8块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2块预应力混凝土平面叠合板、2块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对照试验。(3)为了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代替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可行性,以两个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工程项目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楼盖形式对材料用量进行计算。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底板弯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底板厚度、钢筋桁架高度及上弦筋直径。建议将上弦筋由C8提高至C10,使钢筋桁架真正起到提高底板承载力的作用。(2)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相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抗裂性具有明显优势,延性不如后者,但抗弯承载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有一定安全余量;肋中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裂性及极限承载能力,但提升幅度不大,约为10%。后浇叠合层强度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小。(3)由计算及经济性简要分析可知,相对于采用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实际工程中,在保证楼板承载力的情况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用量,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