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使企业创新活动容易市场失灵;针对此现象,政府采用税收优惠等手段,调节企业创新的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配置创新资源。政府因支持创新放弃的税收收入能否被足额、高效的应用到企业创新,是研究税收优惠有效性的核心;目前学术界对税收优惠作用的看法分“刺激效应”和“挤出效应”,研究结论的差异表明税收优惠与创新可能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此外现有研究较少涉及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税收优惠的有效性出发,探讨税收优惠对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首先,选取2005-2015年制造业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检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其次,加入企业异质性视角,检验税收优惠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产权性质等的企业创新行为作用差异;最后,建立门槛回归模型,检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绩效的作用是否存在门槛、存在几个门槛,并将企业异质性作为控制变量,检验企业微观性质对税收优惠政策门槛效应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研究发现:(1)在一定范围内,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激励企业创新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2)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作用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企业规模和技术密集程度能够增加税收优惠对创新资金的促进作用,国有产权占比越大的企业越容易挤出税收优惠对创新资金的投入(3)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越密集、上年度利润越大的企业,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国有产权占比的增加则减弱了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果;(4)税收优惠与创新人员的投入存在单门槛,当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小于5.7%时,能够显著激励企业创新人员的增加;对创新绩效则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最优政策力度区间为[0.96%,9.2%],企业异质性能够显著影响税收优惠门槛效应的作用宽度和深度。本文的研究成果检验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为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对企业更好的利用政府支持开展创新行为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