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特殊人群的教育问题是社会的责任,也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该论文是在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号召,针对近年来一些聋哑学校开设的一系列的特殊教育的美术课程,一直使用的是自编教材也是针对桂林市聋哑学校的聋生美术编写的教材,缺乏对听障生的针对性教材,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特殊教育美术技能培训的研究,以期达到提升听障生群体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浅显的理论素养与艺术表现力,更好地满足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此篇论文对于如何促进听障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对改进特殊群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聋哑学校的见习和实习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聋哑学生美术技能课堂教学的特征,并且通过对桂林市聋哑学校美术技能培养事业的考察,尤其是亲身参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桂林市聋哑学校“聋生美术技能培养项目”的帮扶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对聋哑学校美术技能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分析研究,用具体的课例总结桂林市聋哑学校美术技能培养课堂的创新点,形成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的经验和范例,对当下的特殊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聋哑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对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该论文研究的内容为:本文从七个部分对“初中阶段聋生美术技能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据此来论证开展特殊教育创新的紧迫性;第二部分,简要从历史沿革、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合作办学等方面对桂林市聋哑学校的概况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分析聋哑学生的特点与美术技能教育的关系,探寻适合聋哑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第四、五、六部分,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以具体的课例,体现美术技能培养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法;第七部分,总结课堂教学的成果与对聋哑学校美术技能培养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是:首先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他们观察能力与模仿能力强的优势,针对桂林市聋哑学校聋生的美术技能培养建设;其次,特殊教育美术技能培训的教材定位偏向于具象的形态、具象的自然界和人类的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规律的与非规律的构成现象为教材编写出发点;再次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听障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机地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辅与大量名人名家的画册;最后,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实例分析。在论文的研究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